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0篇
教育   65篇
体育   3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苏童在创作起步时就接受了博尔赫斯的影响;后者特有的艺术观深深植入到苏童的文学观念中,并一直支配着他对文学的理解。一直以来很多人认为苏童在1990年代初就告别先锋,转向了现实主义,但这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误识。苏童在创作上虽然有几把刷子,但是他骨子里仍然是一个具有后现代特点的作家。其1990年代以来的作品中仍然能看到博尔赫斯影响的鲜明印记。离开博尔赫斯,对苏童的理解就一定是不完整的。  相似文献   
32.
笔者经过调查,发现某些地方教学中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就是本来应该让学生说的内容,却被以写来代替,忽视了说话的训练。例如,课后习题中某些题目明确写着“说说……”或“说一说……”,但有的教师却直接让学生书面回答,改说为写。有些题目虽然未明确要求让学生口头回答问题,但根据教学实际  相似文献   
33.
将当下的中国文学放在世界文学中观照,前者存在着两个明显的缺损:首先是缺少博大、深刻的思辨与思想.1990年代以来,中国作家在摆脱了"宏大叙事"以后,就一窝蜂地转入"小叙事",转向日常生活和世俗化写作,而很少有作家从"普世价值"的立场追问人生的意义与"存在"的价值.其次,19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明显有一种"写实化"倾向,将文学等同于个人传记,陷入个人化和私语化之中而不能自拔,显示了想象与虚构的乏力.当下中国文学的这种弊端其实与中国的文学传统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中国古典文学几千年来一直以抒情文学为主体,中国文人所擅长的是品味的细腻与表意的含蓄,他们擅长在短小的篇幅中感受大自然的变化与人生各种境遇中的喜怒哀乐,并通过暗示、隐喻、象征,用最有诗意的语言表现出来.但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直缺少像<神曲>、<浮士德>这样深入追问存在的意义与价值的作品,同时受到"史传文学"的影响,想象与虚构也一直显得比较拘谨.而"五四"以后,当中西文学在小说、特别是长篇小说领域中形成一种"竞争"以后,中国作家就处在了一种明显不利的境地.中国作家审美体验的敏锐与细腻得不到充分展现,而思辨与想象的薄弱却非常明显地暴露出来.所以,中国文学缺少"大思想"、"大想象"的作品与中国的文学传统有着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34.
历史小说创作因为受史实的限制,作家选择的余地不像其他领域那样灵活与广泛,因此他们创作个性的研究常常受到忽视,然而这些作家在书写历史的过程中仍能通过自己的方式显示出鲜明的创作个性。凌力的创作个性中有一种明显的诗性内核,这一点可以从其作品的选材、情节建构与人物塑造三个方面看出来。  相似文献   
35.
90年代中国确立了市场经济,在现代化进程中跨出了关键性的一步,而城市又处在社会变革的最前沿。此期许多作家站在城市人的立场上探讨了他们最关心的问题,像如何看待过分膨胀的金钱物欲、如何看待社会转型后的人际关系以及人性异化的问题等,这些作品容纳了相当丰厚的现代性内涵。其功能是帮助当下城市人完成心理上的调整与转型,拉近作为“他”的现代性与普通民众的距离,在现实之外,创造一个可调节的柔性空间,为现代性在中国的平稳着陆,提供道德与思想上的保障。  相似文献   
36.
中国传统思维的整体性、经验性与直观性特点在文学中体现为一种中和主义的美学观点,它对新时期小说的影响主要在于限制了怪诞美与缺陷美的发展,但同时也使崇高与壮美受到了抑制;新时期作家在描写悲痛与苦难,在进行性题材的探索时,与西方文学相比均表现了明显的节制。其次传统思维注重直观体悟的方式使中国作家常常超越物象去表现一种情趣与神韵,而使用的手法不是客观的写实而是主观的写意,这个特点在以汪曾祺为代表的一批作家身上表现得特别明显。  相似文献   
37.
心灵底片的显影:杜拉斯《情人》艺术形式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人》因为其传记性的内容,与形式上的“平易”,常被认为是一部普通的现实主义之作,甚至是作者的自叙传。而实际上,作者是用一种特殊的形式阐释和重构了少女时代的一段恋情,从而使作品蕴藉了丰厚的内涵和巨大的情感张力。文章着重阐释了《情人》新颖独到的艺术形式,意在指出这部作品在情感体验与艺术形式上的独创性。  相似文献   
38.
左氏好预言,大凡读过《左传》的人不难发现这一点。然而对于《左传》频频出现的预言,似乎并没有引起学人太多的关注,至今尚未发现有人对此进行专门研究。本文试图对《左传》中的预言①进行剖析,揭示其内含的价值,并对预言与史家、史书的写作等问题进行探讨。《左传额言所涉内容比较广泛,但其中预言得最多的还是个人的升降祸福、国家的兴衰存亡、战争的胜负得失。因为正是一个个具体的人物在演绎着历史,他们的命运变迁往往影响着历史的进程和变化。正如钱穆所说:“历史记载人事,人不同,斯事不同。人为主,事为副,未有不得其人而能…  相似文献   
39.
1942年以后,一种新的文学形态在延安和解放区诞生,这同时也意味着一种新的话语形式即"革命话语"的诞生.政治语汇的大量使用、语言的模式化,以及隐喻和象征的固定化则是革命话语在语言上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40.
创作的发展必须以语言的进步为前提。新时期以来,受创作的拉动和“语言的自觉”的启迪,新时期作家在语言探索方面倾注了大量收血,也取得了显著成绩。这个探索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在现代白话文的基础上大力开掘其潜隐表现功能,其二是通过学习、借鉴文言和品语中的有生命的东西,丰富与强化文学语言的表现力。经过众多作家的努力,在今天文学语言已明显语言拉七了距离,语言的自指功能被凸显出来,也出现了语体和语言风格的多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