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7篇
科学研究   8篇
各国文化   2篇
信息传播   3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7篇
  1996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61.
"当户""当窗"--《木兰诗》的炼字艺术《木兰诗》"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回乡时,写的是"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装,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我们读这段诗时,主要是读它的排比和对偶。但是,对"当户理红妆"也应该提  相似文献   
62.
于溟慧 《江西教育》2006,(11):16-18
主持人: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它永远无法做到十全十美。这是不争的事实。于漪老师说:“她有两把尺子,一把量别人的长处,一把量自己的不足。”教师的专业成长有赖于教师的反思,遗憾是不是更应该成为反思的抓手呢?  相似文献   
63.
课本第 2 7页《“七·七”事变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193 7年 7月 7日夜间 ,日军借口一个士兵失踪 ,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 ,遭到中国守军拒绝。日军随即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抵抗。这就是‘卢沟桥事变’ ,又称‘七·七’事变。”“七·七”事变是中国现代史上极为重大的事件 ,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 ,是全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的日子。可是许多人并不知道 ,193 7年 7月 7日只是抗日战争的纪念日 ,其实 ,战斗的第一枪是 7月 8日早晨打响的。193 7年 7月 ,日本军阀认为全面侵略中国的时机已经成熟 ,决定在卢沟桥挑起…  相似文献   
64.
还有36个     
一看“谪”字,不少人会想起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甚至不由自主背出“庆历四年春,腾子京谪守巴陵郡……”在“谪守巴陵郡”里,“谪”读zhé,古代官员降职或调到边远地区称“谪”。好像上过中学的人都能说出这些来。可是,这个“谪”,对于我来说,就不仅仅只是一个方块字了,一看到它,我的头就一下子大了,这个“谪”字也就跟着大了起来。我念书时,没有学过这个“谪”字,没等见到《岳阳楼记》,就停课了,那叫“文化大革命”。到了乡下,无聊时多,就寻找有字的东西看,遇上了半本旧课本,其中就有《岳阳楼记》。那时没有人管着,我…  相似文献   
65.
李子亭  张港 《现代语文》2007,(3):120-120
现在,成语"学富五车"是形容人的学问大,读书多,"五车"就是说,人有五车书.其实,这个成语原来并不是这个意思.  相似文献   
66.
有人统计过,《红楼梦》中总共写了975个人,其中有姓有名的732个,人称《红楼梦》是“一姓一名皆具精意”。解读这些人名的含义,对理解《红楼梦》这部经典小说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7.
张港 《语文知识》2001,(9):9-10
贾岛的“推敲”,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都是自古传诵的炼字改诗佳话,而苏轼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修改却鲜为人知。其实,《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修改也是颇能让写作者深思的炼字改诗典型事例。现在我们看到的苏轼这首词,通常版本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相似文献   
68.
七七事变”是中国现代史上极为重大的事件,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1937年7月7日,是全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的日子。可是许多人并不知道,1937年7月7日只是抗日战争的纪念日,其实,战斗的第一枪是7月8日早晨打响的。 1937年7月,日本军阀认为全面侵略中国的时机已经成熟,决定在卢沟桥挑起全面进攻中国内地的大规模战争。经过一系列的准备、试探,7月7日晚日军牟田口联  相似文献   
69.
张港 《学语文》2001,(2):20-20
  相似文献   
70.
茶、茶     
一个美术专业毕业的大学生 ,向大师请教从艺秘诀。大师说 :倒茶给我。学生恭恭敬敬奉上清茶一杯。大师以指为笔 ,以茶为墨 ,在玻璃板上写下两个“茶”字。大师写时 ,第一个“茶”是正常写法 ,第二个则是先写草头和“木” ,最后写“人”。大师说 :这两个字 ,就是两句话。你说得出么?学生沉思许久 ,终于悟出玄机 :第一个“茶”是人在草木中 ,这是说艺术创作不可以离开自然 ;第二个“茶”先有草木 ,后有人 ,这是说 ,自然是第一性的 ,而艺术创作是第二性的。这个时候 ,他大脑中出现了许多名人的话和从前老师的教导 ,“艺术是自然的儿子 ,绝不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