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0篇
教育   62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7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媒体竞争的加剧,要求新闻报道者注重于制作精品。那么如何既能遵循新闻规律,又能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以求制作出新闻精品呢?本文就此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2.
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界纷纷开始了文化素质教育改革,为了对我国大陆地区的通识教育实践进行调查分析,我们选取了四所有代表性的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进行研究。本文究的目的在于揭示我国大陆高校通识教育实践状况,找出目前通识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为我国通识教育的发展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3.
以T大学研究生就业为案例,实证分析了在学期间参加以就业为导向的社会实践与他们最终就业地区去向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发现,在控制了其他因素之后,毕业生在学期间参与过就业社会实践有助于显著提高其毕业后去东北、中部与西部就业的概率。这表明高校将就业引导工作的范围从毕业生扩展到其他年级甚至新生将有助于缓解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的失调。  相似文献   
24.
以往研究发现,大量MOOC学习者中途退出,课程完成率非常低,这个现象一直困扰着MOOC授课教师和MOOC平台所有者,低课程完成率不是期望的目标,也不利于MOOC的持续发展,许多授课教师和研究者试图改变这种状况,这个现象也因此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为了分析在此背景下哪些因素对学习者的课程参与和课程完成产生影响,并基于分析结果给出建议,本研究以"学堂在线"(xuetang X)平台的"电路原理一"课程数据为基础,使用Tobit和Logit两个定量分析模型,分别对MOOC学习者的课程参与和完成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学习者的课程学习动机越强,学习者在课程讨论区和Wiki表现越活跃,即课程参与度越高,同时更有可能学完课程;课程注册时间越早,学习者越容易完成课程学习,也会较多地参与课程讨论;相对于非高校学习者,高校的学习者在讨论区中表现更活跃;个体课程参与度对其他学习者具有明显的正向影响。这些发现对于MOOC的持续发展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5.
本研究将尝试性地从教育哲学以及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等视角探究通专结合的合理性。本文的分析框架是:首先,根据教育哲学中关教育目的、内容及培养模式的选择最终取决于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二因素的基本原理,将分别从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两方面对其必然性进行哲学分析;其次,本文还将从未来社会发展趋势及要求,进一步说明“通专结合”在未来社会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后,给出本研究简短结论。  相似文献   
26.
国外基础教育阶段资优生教育的发展大致分为三种类型。芬兰、日本未对资优生教育做出政策性规定,但资优生教育实践在开展着;印度尚未完全普及义务教育,但是国家持续、稳定地支持资优生教育;美国、新加坡、以色列则建立了较为成熟的资优生教育体系。研究表明,要尊重学生天赋的多样性规律,使资优生得到适合其禀赋的教育;智力与人格的和谐发展是各国资优生教育的主导方向;资优生教育越来越趋向规范化和制度化。  相似文献   
27.
中国大学通识教育理念及制度的构建反思:1995~2005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本文以十余年来通识教育理念和制度反思为切入点,试图通过对现有中国现实环境下的通识教育理念、意图的解释,探讨“通专结合”的理念和做法对深化我国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从而尝试性地探讨当前中国通识教育深化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28.
依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构建的优质均衡指标,选择芬兰、日本、韩国、美国四个国家分析其推进教育优质均衡过程中的核心议题及政策旨趣。研究发现:一是四国呈现出不同的政策工具选择特征,芬兰采取“高质量的全纳教育”,日本采用“政府主导下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韩国推行“教育平准化向多样化转型”,美国则将“资源配置市场化与政府问责相结合”;二是四国均经历了入学机会均等阶段、教育过程公平与优质资源均衡配置阶段、教育结果公平与个性化教育阶段;三是各国政策主要关注资源投入与配置方式、教师发展与教师流动、学校治理模式、弱势群体补偿四大议题。综合来看,四国教育优质均衡政策是在均衡本位和质量本位两种旨趣中不断调适,动态发展。  相似文献   
29.
中国MOOCs学习者参与情况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MOOCs对中国教育的影响机制和路径,掌握当前MOOCs学习者的总体情况与学习体验,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MOOCs研究组组织了一次网络问卷调查.调查发现,学习者背景较为集中;MOOCs的主要吸引力在于优秀学校提供的优质课程;学习者对MOOCs的认同度和进一步参与意愿比较高;不同学习者群体的学习状态和对MOOCs的评价存在差异.调查结果总体上说明了建设中文平台和制作丰富中文课程的必要性,并反映出MOOCs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30.
本研究以对27位参与过国家重大工程项目——青藏铁路建设的优秀工程师进行深度访谈的资料为基础,借助于社会科学的质化研究工具,以主题分析和频率分析方法为主,努力在第一手数据的基础上探讨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中优秀工程师的胜任力模型,进而分析了当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对工程师职前准备的优势和不足。我们认为,这些优秀工程师的有关见解及其本人丰富的成长经历极具本土意义和中国特色。研究这些访谈资料,对我国政府工程教育政策的实施、企业工程技术人力资源的开发、高校工程教育以及普通民众对工程师职业的认知来说都有重要的政策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