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信息传播   4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智能传播时代的人机关系正在经历深刻变革,工具与使用者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技术与人类不仅在物理功能上相互强化,还在认知层面互相提供辅助,感官体验上互相拓展,形成机器日益类人化、人类活动日趋机器化的双向趋势。人工智能和人类通过技术与数据相互观察,借助智能设备和传感器构建起一个隐形的相互监控网络,并基于海量数据分析建立起预测性监控机制。在这一互动过程中,智能工具的角色从服务者向竞争者、从协作者向决策者转变,而人类则从使用者转变为合作者,其职业角色也由传统型向智能导向型转变。这种人机关系的复杂性和多维度特征日益凸显。为应对这一变革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建议加强人工智能的伦理监管,确保技术发展与社会责任相平衡;改革教育体系,培养具备跨学科知识的未来人才;同时加大对人工智能研究的投入,深化人机协作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2.
13.
新闻摄影的最基本的方法是“不干涉对象拍摄法”,最重要的功能是——真实地“呈现对象”,这也是摄影与生俱来的最朴素的和最具有魅力也最充满矛盾的功能。任何一张照片都涉及到三个因素,即摄影者、摄影语言和拍摄对象。如何在新闻摄影活动中搞明白这三者的关系,特别是搞明白摄影者(主体)在摄影中的身份和角色,显然并  相似文献   
14.
《云笈七签》卷九六有八首诗,部分或全部地在《孟东野诗集》、《全唐诗》及《全唐诗续拾》里出现。前人论证其中七首为魏晋时《南岳魏夫人传》的降真诗,有四首乃孟郊改作。本文在此成果基础上,指出这四首诗乃羼入《孟东  相似文献   
15.
在社交网络发展如火如荼的今天,人们越来越倾向用新媒介进行交往与对话,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面对面交流。无论是国外的facebook、myspace还是国内的开心网、校内网等,每家网站都拥有成千上万的忠实拥趸,并仍然处在快速成长中。研究显示:"Facebook给新闻网站带来的流量已经能高超过Google带来的流量。"我们生活中的一切,似乎都被"社交化"了,网络交往成为了大多数人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2009年被称为我国“微博元年”。短短两年时间,微博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微博事件层出不穷:从“我爸是李刚”事件到江西宜黄强拆自焚事件.从上海高层住宅大火事件到腾讯与360大战事件。从唐骏“学历门”事件到周立波与网民对骂事件,从后宫优雅事件到郭美美事件,从四川会理县领导“悬浮照”事件到江苏溧阳卫生局长“微博开房”事件,微博已经从单纯的网络社交工具,成为社会舆论的集散地和民主政治的多棱镜。  相似文献   
17.
李林容  陈翔 《新闻界》2002,(5):19-20
市场报的趋同化历程发端于都市报的诞生。20世纪90年代中期,都市报在机关报、晚报二元交织的夹缝中,以开创性的“市民生活”定位和市场化运作理念,实现了报业与市场的对接,变计划经济办报为市场经济办报,构建了中国报业新格局,同时也点燃了中国报业大战的烽火。都市报以全新的理念和市场化的办报行为,优化了计划配置新闻资源的机关报结构和对日报填补式的晚报结构的同时,催生了一大批同质同构的市场报。市场报趋同竞争的几个成因市场报趋同的生成背景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报业的市场竞争逐步取代传统机关报、晚报的行政配置,报纸…  相似文献   
18.
李林容 《青年记者》2012,(19):40-41
尼尔·波兹曼把电视时代称为“娱乐至死”的时代.电视文化导引着整个社会朝着娱乐化方向前进,甚至使教育也娱乐化了.电视娱乐文化以强大的力量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电子文化、娱乐文化和流行文化构成了儿童的童年叙事,今天的儿童从一开始走上成长之路,就自然生成了对娱乐文化的接受和认同,形成了一个特别的电视娱乐文化现象,其产生的不良症候如下:  相似文献   
19.
李林容 《青年记者》2012,(25):54-55
电视娱乐的意识形态性每一种文化都不可避免地具有意识形态属性,意识形态是永恒的存在。社会是由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等多元形式构成的,意识形态是一种客观的无意识结构,普遍地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它是人类体验自身与其生存境遇的关系的方式。而意识形态对人的控制是无形或无意识的,当今电视传媒已将意识形态裹挟于生活性传播中,试图以生活般  相似文献   
20.
在这个娱乐、恶搞的时代,任何媒介事件都可以成为网民消费的对象,以往严肃的政治话题也可以迅速成为网民娱乐消遣的对象,并获得广泛的传播力,其背后是网络消费政治文化的兴起和公民热情参与现实政治的体现.如何理性看待网络消费政治文化是把握当下舆论转型的重要基点之一,而由此引出的网络反腐成为政府当下或很长一个时期要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