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2篇
教育   50篇
科学研究   10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37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2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学校体育思想建设关系到学校体育理论构建与实践走向问题.从整体观、系统论的角度,以求“真”于学校体育思想本身,就学校体育思想的评定与系统构建进行一定的分析与答疑,以此为基础,确立学校体育发展的基点.  相似文献   
62.
针对当前自然保护区数字博物馆建设的现状,分析保护区数字博物馆的特点,对保护区数字博物馆进行了合理明确的功能定位,提出建设保护区数字博物馆的构架,并从标本信息采集的内容和数字博物馆的关键技术两个方面介绍了保护区数字博物馆的构建。  相似文献   
63.
李迎  黄聚云 《体育科研》2012,33(6):68-73
摘要: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我国的瑜伽媒体传播现状进行了定量研究,发现以下几个问题:(1)瑜伽媒体传播越来越脱离瑜伽传统的精神内涵;(2)女性化倾向严重,女性成为媒体传播的焦点;(3)片面强调瑜伽的身体功效,促使其面临“异化”。据此认为:消费主义作祟、市场解构、审美泛化等深层原因导致了媒体传播偏颇,受众认知“单向度”,进而阻碍我国体育文化的良性发展。鉴于此,对“请进来”的优秀体育文化,应更加客观与理性地对待,避免其成为消费主义的附庸,同时,也为我国体育文化的“走出去”敲响警钟。  相似文献   
64.
李迎 《健身科学》2012,(4):38-38
吴式太极刀是由哈尔滨呈祥武术俱乐部总教练、中国武林百杰、吴氏太极第四代传人李承祥先生口传身教,由李迎执笔归纳整理的一套传优器械套路。其风格特点是紧凑舒仲、私静轻柔、川字步型、隅中求正。  相似文献   
65.
随着现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汽车已成为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随之而来的交通事故也越来越多,挥鞭样损伤的发生率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由于挥鞭样损伤的相关报道相对较少,人们对挥鞭样损伤的认识也不够深入,因此本文从法医学方面针对一则交通致死案例做出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66.
李迎 《青年记者》2004,(2):39-40
DV,全称“Digital Video”,DV是数字视频的英文缩写,通俗讲就是数码摄像机。1997年,第一款DV格式的便携摄像机在日本问世。随着IT工业的发展,数字技术的不断创新,2003年DV产品的价格纷纷“跳水”。电脑的普及,网络的发展,人们对数码产品的认知程度越来越高,为DV进入家庭打下了基础。DV凭借数字技术图像清晰高质、轻便、准确、易操作等优点,极大地满足了爱好摄  相似文献   
67.
由2014年我国快递业业务量收和国家各项支持政策,以及电商的促进作用,使得快递业迅猛增长。  相似文献   
68.
问题式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中。认知负荷理论为问题式教学的有效实施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在分析认知负荷理论的核心观点与问题式教学特点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问题式教学模式。该模式运用了一定的教学策略控制内部认知负荷,减少外部认知负荷,提高相关认知负荷,将问题式教学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认知负荷总量控制在学习者的认知负荷范围内,保证了问题式教学的高效实施。将该教学模式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发现认知负荷理论对问题式教学的实施确实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基于实践反思,文章总结了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问题式教学的优势及建议,以期为开展问题式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9.
从端正考风考纪入手 ,详细分析了当前考风不正的现状和危害并提出了改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70.
设计思路 我带幼儿去中山公园秋游时,幼儿发现了投放在公园里的新型分类垃圾箱。有的孩子问我:“老师,这是什么呀?干什么用的?”这个问题让我想到:大班的幼儿虽然有了初步的保护环境的习惯,如将垃圾放在指定的地方,但是还没有变废为宝、节约能源的知识经验。于是,我利用这一出现在幼儿身边的、幼儿能够直接感知的新事物,设计了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