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04篇
科学研究   14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2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自从我走进教育殿堂的那一刻起,我便与爱一路同行,教 育是一种爱的艺术,身处其间,我的生命因此而美丽,我的人生 因此而充实。那是我刚刚承担班主任工作的时候,满腔的热情 化作了勤奋的努力,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生命, 我深知:师爱是班主任工作永恒的主题。教书育人不能没有爱, 爱的教育不能没有艺术和教育的智慧,只有融入教育智慧的师 爱才能是学生真正的爱。  相似文献   
22.
窗外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路上过往的行人、车辆自然少了,夜也就更静了。朦胧的灯光下,一只陶瓷小猪静静地望着正在奋笔疾书的我。偶然间,我放下笔,从书堆中抬起头,发现颖在我生日送给我的小猪正用一种不同寻常的眼神望着自己。眼神中有一丝天真、一丝温和、一丝疑惑,而更多的是失落和无奈。刹那间,一股莫名的酸流涌上心头……颖,一年以前我们成为好朋友,不,是最好的朋友。那是因为我们拥有共同的、只有孩子才有的天真和纯洁。在两个人的世界里,我们扮演的是同一个角色。我们会因为对方的快乐而心情舒畅,也会因为对方的忧郁而辗转反侧,难以入…  相似文献   
23.
采用自编的《随班就读任职教师职业适应与社会支持问卷》以及修订的《小学教师社会支持量表》对新疆地区80名小学随班就读任职教师进行调查研究,探讨融合教育背景下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任职教师职业适应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主要得出以下结论:随班就读任职教师的职业适应水平与社会支持有较强的共变关系,社会支持高低不同的教师职业适应水平存在显著差异;整体来看,家庭支持、同事支持、情感支持对随班就读任职教师职业适应的预测力相对较强,而领导支持、家长支持相对较弱.在此基础上,建议加强家庭对随班就读任职教师的支持;为教师创造更多沟通交流的平台;完善随班就读任职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工作,提高其对融合教育的认同度.  相似文献   
24.
精神分析与现代幼儿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说对现代教育尤其是幼儿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该学说增强了人们对早期教育及经验的重视,推进了儿童心理卫生运动的开展,在实践中也衍生出众多成效显著的幼儿教育方法.但对该学说一些观点的评价则见仁见智.  相似文献   
25.
礼,是衡量人类文明程度的准绳,它不仅是一个人社交技巧与应变能力的反映,还是一个人的气质风度、阅历经验、道德情操、精神风貌的折射。现代礼仪的科学体系是在古代礼仪的基础上,承其精华,避其繁琐,并学习国际礼仪,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逐步发展和完善而成的一门综合性强,运用广泛的学科。从某种意义上讲,礼仪即教养。教养即素质。一名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通常都会被人们与他的个人素质相联系。通过对一个人礼貌礼仪运用的观察,可以知其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准。因此,在学校不仅要注重文化知识的教育,而且更要注重如何做人的素质教育。礼仪教学,即是从日常最基本的行为入手,教会大家在规范自身行为的同时,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为社会培养更吴服务意识、更高素养的服务型人才。  相似文献   
26.
热点话题背景如今,生活在E时代的青春部落,还会盲目高唱着“我的未来不是梦”这首歌吗?他们对自己的未来有怎样的设想?他们憧憬着什么样的职业?将来打算从事哪一行?这是当前中学生比较关注的热门话题,也是本刊读者来信来电中许多中学生读者关心和困惑的问题,他们迫切希望就此问题得到同龄人的一些资讯,以确定自己未来人生的走向。最近,本刊特约记者强势出击,通过填写调查表、随机采访等形式对湖北武汉、英山等地1500多名中学(专)生进行了随机调查,调查问卷回收率达95%。尽管本次调查只是随机抽样,但我们仍然可以从中一窥当代中学生趋于理性的全新的择业观。  相似文献   
27.
豆瓣作为国内最大的兴趣社交平台,兴趣互动营销与兴趣精准广告是其营销的两大特色。在"兴趣社交营销"成为社会化媒体营销的大趋势下,豆瓣利用同城虚拟社区的线下活动,开展社会化电子商务,实现产品消费行为的现实化回归。面对其他社交性网站的竞争,豆瓣应该扬长避短,充分利用其在虚拟社区的优势,向线下延伸更多的产品线。  相似文献   
28.
一碗银耳汤     
杨佳 《少年月刊》2014,(22):24-25
今天,我上学的脚步有些沉重。路上小鸟儿依旧叽叽喳喳地叫着,小花狗也跟在我的身后。可是我一点都不快乐,因为,爸爸说要给我转学了。这可怎么和老师说呢?我悄悄地上楼,鼓(gu)足勇气,小声打了声"报告"。门口,侯老师正拿着汤勺给同学们打饭。老师看见我进来了,说:"佳佳,今天怎么来得这么迟,赶紧来吃饭吧!""老师,我没有拿饭盒。我……"我支支吾吾的,没有说出要转学的事。老师疑惑地看看我:"不吃饭怎  相似文献   
29.
数字化转型框架是转型实践中的理论模型和方法工具,有利于引导组织机构明确战略愿景、核心使命,以及实现转型目标的核心场景、动力机制和关键能力,最终帮助组织机构制定转型行动计划。以国际上75个有关企业(37个)、政府(15个)和教育(23个)三类数字化转型框架为研究样本,采用NVivo12质性分析软件分别对三类数字化转型框架进行编码。在词频和聚类编码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探讨了三类数字化转型框架的共性和个性特征。研究发现,三类数字化转型框架的共同关键行动域是“数字战略和规划、数字技术和数据、数字人才和文化、数字信息安全与伦理、数字生态系统”;在个性特征方面,企业数字化转型框架关注客户需求和创新商业模式;政府数字化转型框架注重利用数据革新公共服务模式及其流程;教育数字化转型框架聚焦在培养师生数字素养方面。镜鉴国际经验,基于数字文明时代、转型内涵、框架特征、行动要素、实践逻辑五大视域构建了教育数字化转型框架,框架应用的成效和转型智慧的涌现,必须彰显“使用者设计”,遵循“自发秩序原理”和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底层逻辑。  相似文献   
30.
杨佳 《时代教育》2010,(4):37-37
本文简述了奥斯汀和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期望能够加深英语教师对于该理论的理解,并在日常的英语教学工作中更好地运用该理论,使言语行为理论在英语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