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1篇
教育   75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3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2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中国连环画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连环画在不同的观念激烈冲撞下走过了1996年。但是有着不同观念的人们都清醒地看到,传统连环画面对市场仍没有起色,新的连环漫画不仅在面目上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就是市场也没有充分占领。让我们简略回顾一下其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2.
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对生命的认知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正确价值观及人生的形成。在新时期“双减“背景下,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深入挖掘初中语文教材中关于生命教育的资源,创新教学方式,厚植学生对生命意义的认识,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03.
针对目前汉语言文学专业第二课堂建设的不足,提出建设设想。这样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创新综合素质,能促进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在院系和高校自身的发展,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就业满意度。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对保障机制中的教师、学生、学校三个元素进行资源的整合和利用,需要注重专业化、定期化、层次化,并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做有针对性的完善,使之往良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4.
归隐于池州之后,沈辽先前贬谪于永州的悲剧心态才得到了明显的改变,这与池州与永州地域文化的差异关系甚大,可以说沈辽心态由沉郁转向旷达,池州特有的地域文化起到了甚为关键的角色。他以选择隐逸池州为乐,而池州的九华山、秋浦、齐山,以及池州的地域文化带给了他潇洒自得的心态。他又仿效李白、杜牧等人,开凿了池州的左、右二山,不仅为池州的地域文化涂上了浓厚的一笔,而且使它们成为了历史长河中不可抹去的痕迹。  相似文献   
105.
中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对外交流不断增多,作为国际性语言,英语口语交流能力的提高成为英语教学的焦点之一。针对当前大学生在口语能力培养方面的一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加强口语训练的一些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6.
林阳 《中国广播》2012,(1):54-56
广播节目的录音制作,关系到其播放质量和受众感受。本文基于广播节目对录音、制作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和表现效果,逐项分析了录制过程中的细节和要点,分别从前期准备、录音过程和后期制作三个方面归纳总结了技术和艺术的技巧,并就录音过程中演播厅、传声器、声音素材、监听系统等四项要素的选择和使用技巧进行了介绍,全面探讨了广播节目制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7.
中国信息化教育安全防范体系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化教育内容分级标记规范开发是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教育技术分技术委员会跟踪研究课题之一。笔者在此课题研究过程中,对我国当前信息化教育安全防范体系进行了调查研究。该文分别从政策法规、社会教育和防范技术3个方面加以阐述,最后得出若干结论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8.
通过对水质检验教学项目的针对性调整,将验证型实验拓展为综合性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水样电导率、硬度、耗氧量、水的净化、水中微生物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促进学生掌握相关的实验技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分专业的教学目标的转变,提高与专业知识的契合度,发挥化学在各个领域中的基础和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09.
当聆听2004年的钟声,挥手向2003年说再见的时候,我国信息化教育发展的利好消息接踵而至。 中国的教育市场规模堪称世界第一。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学校、学生和教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使得国家有能力在信息化教育领域注入更多资金。国内现有67所普通高等学  相似文献   
110.
诗亦歌来歌亦曲,盛唐王维七绝《送元二使安西》系传世之作,经历了音乐家们千百年来将诗作由“减字谱”之琴歌拓编为各类琴曲的漫漫程路。本文对该诗器乐化的二胡独奏曲《阳关三叠》的曲歌,诗画的线索展衍,进行了辩证和梳理;对中国古典诗词音乐化的经典作品——二胡曲《阳关三叠》进行了演奏技法、创作方法的充分诗化的音乐形象发散分析,为中国古典诗歌文化在中国民族器乐音乐文化中得到神韵的传承解读出了清晰、明确的标向,同时给诗意化、歌吟化的二胡琴曲的创造、演释注入了更为广博、深厚的文化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