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0篇
各国文化   1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8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栾轶玫 《传媒》2012,(8):38-39
有网友问"为什么同样是抽‘天价烟——九五至尊’,在江苏,是官员丢了乌纱,在陕西,却是记者丢了饭碗?"——这是一个好问题,点到了对待舆论监督,不同的地方政府、不同的媒体机构有着不同的理念与处理方法,由此引发了不同的结果与后果。我们知道中国目前没有《新闻法》,但是在  相似文献   
72.
社交媒体是这一两年媒体领域最热的概念,Facebook在不但9年的时间里就积累了近10亿用户。它的用户是全球分布的,无疑,Facebook已成为当之无愧的“跨国媒体平台”。我们知道,通过新媒体进行国际传播,是基于特定的概念诉求与问题分析,对受众进行针对性心理引导的一种传播模式。从本质上来说,它是宣传主体的宣传策略在新媒体形式上的实现,  相似文献   
73.
<正>全媒体这个词不知何时被广泛地应用在不同层面的语境下,最终形成了一种"语焉不详"所指不清"的情形。何谓"全谋体"?"全媒体"在英文中为"omnimedia",经过搜索国外的Elsevier(SDOL)数据库、EBSCO全文数据库以及Springer外文期刊,发现omnimedia只以专有名词形式出现,即  相似文献   
74.
互联网的到来将人们从先前的“沙发土豆”状态,即一家人聚在“电视机”前观看电视的这种习惯迅速改变,客厅不再成为日常生活的主角,而电视机也不是日常生活的常伴媒体了。电脑轻而易举地将人们变成了“鼠标土豆”,一人一台电脑,分而治之。随着移动互联的到来,手机作为“新进入者”也参与到这场新的受传习惯改变的革命中来了。  相似文献   
75.
<正>互联网的到来将人们从先前的"沙发土豆"状态,即一家人聚在"电视机"前观看电视的这种习惯迅速改变,客厅不再成为日常生活的主角,而电视机也不是日常生活的常伴媒体了。电脑轻而易举地将人们变成了"鼠标土豆",一人一台电脑,分而治之。随着移动互联的到来,手机作为"新进入者"也参与到这场新的  相似文献   
76.
栾轶玫 《视听界》2013,(2):20-25
每次技术革新和时代变迁带来媒体新的竞争格局时,都会有人为广播媒体悲鸣:传统广播正在走向坟墓。然而,每一次广播陷入低谷时,新的广播触点的出现,都及时拯救了广播。半个多世纪前,有线广播是最常见的广播触点;收音机的普及,使广播覆盖的人群更广;上世纪90年代,广播一度陷入低谷,这时,私家车、出租车大量出现,车载广播使广播“复活”;如今,网络广播,MP3、iPad、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构成了广播的新触点。这些新的平台促进了广播媒体的变革,使得传统广播在一波又一波冲击之后,并没有走向预示中的灭亡,而是一次又一次顽强地抬头。  相似文献   
77.
栾轶玫 《视听界》2013,(1):125-125
新年来临之时,世界各国的人们都喜欢聚集一处,读秒倒计时来共同迎接这一新的时刻,于是有了“跨年”这个时点与词汇。电视在其中扮演了一个“创制团聚”的角色,将人们聚集在一起庆祝狂欢。跨年晚会就是这样一个电视产品,它为人们营造了一种“机械的团结”来共庆新年。  相似文献   
78.
栾轶玫 《视听界》2013,(3):125-125
栾说一畦POINT 你的所见所知永远不可能超过用户们——每一个自媒体作者与亲历者的集合。 我亲历现场参加过1998年东北抗洪报道、2008年汶川大地震报道、2009年云南姚安大地震报道。作为一个新闻记者,长久以来我一直有个理念,新闻发生时,一定要“在场”,一定要通过自己的“亲历”来实践媒体人的使命。而且,一直坚信,只有“在场”才能将工作做好。因此,每一次大灾难发生时,都有一种“一定要去前线”的冲动。但随着社交媒体的日益发达,以及多次参加大型灾难报道的亲身经历,我开始重新思考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79.
栾轶玫 《视听界》2012,(1):125-125
2011岁末,有两件微博事件引入关注,一个是12月18日《北京市微博客发展管理若干规定》对外公布,明确要求微博用户后台实名;另一个是搜狐网、中国互联网协会、北京互联网网管办等多家机构联合召开研讨会;探讨“微博有无版权、应不应受到版权保护”。这两件事是在中国微博用户数突破2.8亿,访问时长突破2.7亿小时的背景下展开的。所谓微博发展“形势逼入”,法律法规“呼之欲出”。  相似文献   
80.
2012年的新媒体中,微博成为了主角.相关政策、官方力量依然是新媒体发展的重要决定性力量.整个2012年,官方的话语在中央级媒体层面开始了转型,中国官方媒体话语体系重构,并正在向着关注民生、贴近民众转型.2012年,“新闻生产的全民制造”这一趋势更加明显.“结构化数据”正在成为移动时代新闻的新写法,“后媒体”时代的新闻生产正在向我们走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