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乾嘉学术成因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乾嘉学术的发达是多种因素所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数千年来文献典籍讹谬相传,非校勘不可卒读;乾嘉学者以校理群籍、恢复传统文化为己任,以经世致用为目的,从而构成乾嘉学术的特殊价值和人才主体;同时,这一时期小学、目录、版本、校勘等学科的迅速发展以及乾嘉学者实事求是的学风、归纳推理的科学方法、深厚的家学师承渊源、清廷佑文政策等,都是导致乾嘉学术全盛的重要原因。本文也承认清廷文字之狱在客观上对乾嘉学术有一定的作用,但又认为文字之狱并不是造成乾嘉学术全盛的主要原因,更不是唯一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清人著述繁多,刻本之外,手稿本、钞稿本、钞本以及民国以来油印本为数亦复不少,此类书籍,多深纳于各大图书馆中,极为稀见,甚有不见于诸家书目者,故世人睹之不易。今以笔者南北往还访书所得清江永、惠栋、钱大昕、焦循、江藩、胡培系诸人著述十五种,撰为提要,发踪于此,或与好事者能有略微之助焉。  相似文献   
13.
《全宋诗》中歌咏王昭君之诗及相关之诗多达170余首,本文对其中通过咏昭君诗来驳斥汉代和亲政策的诗歌进行论析。认为宋代咏昭君诗的大量出现,正是由于昭君幽怨悲恨的心理,与宋人弥漫全国的悲愤情结相吻合的结果。而南宋时期,道学情境下的华夷观念深入人心,王昭君的再婚与嫁给和韩邪单于长子,在宋人看来又是其莫大的耻辱。宋代宁肯背负沉重的岁币,也决不与异族和亲,成为终宋一代的国策,汉唐以来和亲政策至宋戛然而止。故宋人从正面肯定昭君和亲有功的诗歌,更是凤毛麟角,也正是此种观念所导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大金吊伐录》,金不著撰人集录,凡收北宋末年宋、金往来国书与金灭辽、破宋以及建立楚、齐傀儡政权的文件163篇,大多不见于他书记载,故史料价值很高,为研究宋、辽、金历史之重要史书。然此书所集,不仅仍欠完备,且篇次错乱,讹夺特炽,又无人董理,至于今日。  相似文献   
15.
臧庸是乾嘉时期一位重要的正统派考据学家,著述颇丰,一生追求学问、人品、政事三者兼具的理想境界。面对考据学由鼎盛走向衰微的趋势,他大胆抨击当时学术界诋弃宋学、唯宗汉学的现象,并进而形成了自己汉宋兼采、考据与义理并重的学术特色。  相似文献   
16.
从赵之谦《论学丛札》看《汉学师承续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学丛札》为新发现的清季学者赵之谦之39通书札,这批书札几乎全是有关如何编纂《汉学师承续记》之事与绩溪学者胡培系等人的通信,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其编纂《汉学师承续记》的动机、体例、方法、收录人数以及著书目的等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也为研究赵之谦本人之学术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将《丛札》与《续记》比较研究,可以使《续记》因残阙而不能明白的许多问题得到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18.
2005年10月底至11月初,笔者曾随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同仁在美国访问,此行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访寻美国各大图书馆所藏中国宋元版善本的收藏现状。11月1日,我们前往芝加哥大学东亚图书馆,得到该馆馆长周原先生的热情接待,在敬观该馆所藏善本时,周馆长特意调出馆中所藏《沅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蒙学的教学方法,打基础的就是声读与背诵,饱学之士,莫不如此。但随着西式中小学校的成立以及越来越高的教学楼的拔地而起,诵读与背诵在中小学已不受重视,“琅琅书声”几乎成了历史词语。  相似文献   
20.
古籍点校,是一项繁难枯燥的工作,点校者既需要多方面的古籍整理知识,更需要认真负责、谨慎细心的工作态度。然世人每以古籍点校为轻而易举、随手可做之事,故率尔为之,造成今日书肆多讹外百出的点校本,不仅不能给读者提供方便,反而会贻累古人,误导后学,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极大的遗憾与无奈。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3月出版的《新世纪万有文库》第2辑中的《书林清话》,正是这样一种让我们遗憾与无奈的本子。《书林清话》10卷,清末学者叶德辉著。此书的整理本,以1957年古籍出版社本为最早。该书据1920年长沙叶氏观古堂本为底本铅印,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