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15篇
科学研究   14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1.
串行传输技术具有速度快,成本低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高速通信领域。在高速串行系统中,FPGA器件结合了可编程性和高速I/O的优点,实现了高速,稳定的数字通信。本文基于FPGA开发环境,在vivado开发平台上使用VHDL语言编程设计了64B/66B编解码的IP核,完成了关键模块的功能仿真验证,为高速串行传输系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设计方法,具有一定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32.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作者认真领会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精神,从教学实践出发,从教师、学生、课堂教学等方面提出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33.
王晓君 《职教论坛》2007,(3S):27-29
农民工的城市适应是随着城市化发展而面临的一个现实而迫切的课题。成人教育作为对人们进行教育与再教育的重要途径.其对农民工的城市适应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本文试从农民工的城市适应的经济、社会和心理三个层面入手,分析了其对成人教育的现实诉求,并尝试提出了成人教育在培养农民工的城市适应能力中的针对性举措。  相似文献   
34.
王晓君 《科教文汇》2009,(30):249-249,282
方鸿渐渴望冲出“围城”,却又不得不进入另一个“围城”,最终在被动与无奈中一次次与自我的真实失之交臂。从性格的“被动”角度重新审视方鸿渐的生活,进一步分析生存的“被动”带给方鸿渐的种种生存矛盾与困扰。  相似文献   
35.
时间副词“向来”在肯定句中不能与“了”、“过”同现,可以修饰光杆动词或形容词,更倾向于修饰以“不”为否定词的否定句。这些特点均与“向来”的语义特征密切相关,即“向来”不仅表示某个动作或状态从过去到现在一直如此,而且要求动作或状态具有惯常化的倾向。由于这种语义特征,“向来”旬在篇章中还往往具有语意转折的倾向。  相似文献   
36.
润物细无声     
夏日一个闷热的傍晚,我和六岁的儿子从装有空凋的“美食城”里用餐出来。 “外面怎么这么热啊?”儿子高声叫道。我认真地反问:“你仔细想想这是为什么?” “饭店里有空调,非常凉快,里外对比大,所以觉得外面特别热。”儿子略一沉思回答说。  相似文献   
37.
本对远程开放教育本科法学专业网上实践教学的地位作用、网上模拟法庭的构成、组织实施及评价作了介绍和分析,阐述了构成网上模拟法庭的三大模块以及组织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38.
本刊讯:近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出台了《关于加强职业培训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本刊撷其要点刊登如下: 一、进一步明确今后一个时期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大力推进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和职业培训教师上岗资格证书制度,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教师培训制度,使职业培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明显提高,教研、教改能力普遍增强,既能讲授专业理论又能指导生产实习的“一体化”教师不断增多,逐步形成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专兼职相结合、具有较高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39.
“公共利益”是当代各国宪法和法律中常见的概念,我国宪法第二十条和第二十二条修正案分别规定了:“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但我国宪法和相关法律并没有对“公共利益”作出解释;理论界至今也没有完整而权威的界定,甚至在国际公法学界也找不到精准的诠释,造成实践中“公共利益”的滥用。通过综述各种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可以找出其中共性的结论,为描述我国宪法条文中的“公共利益”含义,以及限制其随意使用提供借鉴和佐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