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3篇
教育   519篇
科学研究   156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99篇
综合类   22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8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81.
882.
883.
课程内容结构化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变化。教师应依托教材,依据学科逻辑和实践逻辑,促进高中思想政治内容结构化,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要坚持单元整体教学以实现单元内容结构化,要把握教材主旨主线以实现模块内容结构化。同时,提高学业质量水平以促进必修模块间内容结构化,服务高考备考以促进必修课程与选择性必修课程间内容结构化。  相似文献   
884.
纵观国内学术界,学者们对于教育研究者素养的研究往往缺乏情感之维。但学术研究本质上也是一种情感劳动,因而有必要以教育研究者的文化共情为切入点,探寻教育研究者文化共情的内涵与特征,以期为教育研究者的情感涵养乃至生涯发展提供启示。归根到底,教育研究者的文化共情作为教育研究者共情能力的重要构成,指向于对研究对象文化境遇的理解等,有着群体性、历史性、反思性等诸多特点。着眼于教育研究的本然特质,教育研究者的文化共情无论对于教育理论进步抑或教育实践发展,都有其重要意义。探究教育研究者文化共情的内在结构,其主要由历时性、共时性、层次性三维构成,多维协同推进教育研究者研究进程的具体展开。若要整体推进教育研究者文化共情的发展,则须依赖教育研究者应然立场的确立、情感素养的培育、具体实践的探索等多方面的协同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