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科学研究   2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4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
穆欣 《新闻爱好者》2002,3(1):35-36
《大公报》依附国民党,对蒋介石集团“小骂大帮忙”的政治态度,是由其本身资产阶级的阶级性所决定的。曾在这家报纸长期担任负责职务的王芸生、曹谷冰在其所著《1926-1949的旧大公报》中说:《大公报》“是根植于大资产阶级的土壤中的。它属于大资产阶级,必然为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在这个历史时期,一张中国大资产阶级的政治性报纸,同这一时期的中国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的蒋介石搭上关系,乃是逻辑的必然。一般人说这一时期的大公报是政学系机关报,其实它已超过了这种境界,而是直接为蒋介石的利益服务的了。”这篇长文谈到…  相似文献   
22.
为探讨线上多模式教学在护理学本科学生毕业实习中的应用效果,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了解护理学本科生对线上实习教学的满意度;通过理论与技能考核评价线上多模式实习教学的效果。结果发现,线上多模式教学学生满意度总均分为(87.63±13.38)分;护理学本科生线下实习考核平均成绩为(88.08±3.23)分;线上多模式实习教学阶段性考核成绩为(87.98±3.11)分,终末考核成绩为(87.57±2.54)分;线上与线下实习考核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知,线上多模式实习教学效果良好,与线下实习教学效果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构建以钉钉群直播为主要教学平台,学习通和微信群课堂为辅助教学平台的线上实习教学模式,有利于线上实习教学的开展,教师和学生满意度均较高。  相似文献   
23.
七、毛泽东写信给郭沫若:“笔墨官司,有比无好。” 1965年从《光明日报》上开始的关于《兰亭序帖》真伪问题的讨论,也得到了毛泽东同志的关注。 《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临河序》、《禊序》、《禊帖》,是我国书法史上一部影响深远的行书法帖。相传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名书法家王羲之与当时名士41人会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作诗,并由王羲之作序。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法帖相传之本,共有28行,324字。《兰亭序帖》自被唐太宗李世民断定为王羲之的真迹,经过历代帝王重臣的推崇和士大夫的宣扬,视作不可侵犯的“神物”。但是,历史上仍然不断有人提出疑义,谈论它的真伪。由于积重难返,每次提出,必遭反对,当时没有  相似文献   
24.
六十年代中期,我国哲学界就“合二而一”问题展开将近一年的讨论,曾是震撼全国学术界的一场论战.本来,许多同志原是抱着研究学术、探索真理、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诚愿望参加讨论,发表了不少具有真知灼见的文章.但因所谓“理论权威”康生凭借权势、蛮横干预,硬将正当的学术讨论搅成一场严重的政治迫害,制造一桩历时久、规模大的政治冤案.笔者作为这一事件的亲历者,拟就当时所见所闻,说明这场讨论如何开始以及康生如何控制这场讨论,对杨献珍进行政治迫害的真相.这场论战,是由1964年5月29日《光明日报》《哲学》专刊发表艾恒武、林青山所写《“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学习毛主席唯物辩证法思想的体会》(以下简称艾、林文章)一文引起的.文章表达了他们对对立统一规律表述上的新见解:“对立面的统一与斗争是事物发展的最根本的规律,‘一分为二’的两分法,是认识事物根本方法.”“‘合二而一’正是表达了辩证法的最基本的规律.”“没有一种事物不是‘合二而一’的.”  相似文献   
25.
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80周年纪念日。党的新闻事业,是在同 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中发展壮大起来 的。穆欣同志撰写的《中国命运攸关的 三次论战──周恩来领导党报和〈大公 报〉的政治交锋》一文,反映了党报与拥 蒋反共的资产阶级报纸斗争的一段重 要历史。重温这段历史,对于我们今天 进行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很有 借鉴意义。 本期发表的是该篇长文的第一部 分。周恩来领导党报与《大公报》的三次 论战,《周恩来〈致大公报书〉》、《与大公 报论国是》、《可耻的大公报社论》等亦 将分次刊出。  相似文献   
26.
我国杰出的新闻记者邹韬奋,在国民党统治的黑暗年代献身革命新闻事业.曾经一次入狱,六次流亡.他在1937年9月20日——因“爱国有罪”在“救国会七君子”案中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出狱不久写道:“自己已经干了15年的编辑.为着做了编辑,曾经流亡过;为着做了编辑,曾经坐过牢;为着做了编辑,始终不外是个穷光蛋,被靠我过活的家族埋怨得要命.但是我至今‘乐此不疲’,自愿‘老死此乡’.”为了这事业,韬奋矢志不渝,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  相似文献   
27.
《光明日报》在五六十年代创办的综合性副刊《东风》,曾经赢得知识界广大读者的喜爱。这个副刊所以办得日有起色,既靠众多作者的支持,也靠全体编辑的努力,乃是编者和作者密切合作的成果。初时《东风》编辑组的编辑只有五位,他们意气风发,干劲冲天,以较少的人力取得较大的成绩。他们联系了众多的作者,以其谦恭热诚的真挚态度,无微不至的服务精神,得到作者们的热烈赞扬,老编辑黎丁尤为人们特别称道。 黎丁是福建泉州人,出身贫寒,初小没念完,十来岁就踏入社会。先到日寇统治下的台湾,后义流落上海,当过海味店的学徒、油漆工人…  相似文献   
28.
新闻记者是专业的文字工作者,精通语法修辞,掌握熟练的写作技巧、流畅的文字表达能力,应是编辑记者必须具备的基本功。 “语言的使用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重要条件,是每人每天所离不了的。学习把语言用得正确,对于我们的思想的精确程度和工作效率的提高,都有极重要的意义。”这是1951年6月6日《人民日报》社论《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里面的话。社论说:“很可惜,我们还有许多同志不注意这个问题,在他们所用的语言中有很多含糊和混乱的地方,这是必须纠正的。”社论进而指出:“我们的学校…  相似文献   
29.
周恩来《致大公报书》于 5月 25日在重庆《新华日报》发表,并经新华社广播,在 6月 13日延安《解放日报》及各解放区报纸发表。这封信发表后,立即轰动了重庆和国民党统治区,帮助人们弄清了真相,使一切造谣者无言以对。刊登这封信的《新华日报》增刊销售 1.7万多份 (其中重庆 1.4万多份 ),打破了以往的发行纪录。   与《大公报》发表反共社评同时,国民党康泽特务系统直接控制的重庆《商务日报》也连续发表反共社论。周恩来于 5月 25日为此致电毛泽东,说从近日《大公报》和《商务日报》发的社论看,国民党怕我们另立一个中心。主张不…  相似文献   
30.
随着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不断深入探究,在体育教学中也慢慢展现出了信息技术的精彩。信息技术不仅可以辅助教师“教”,还可以帮助学生“学”。本文从教师的教育观念、专业技能及课堂教学等几方面论述了信息技术给体育教学带来的革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