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8篇
教育   785篇
科学研究   161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82篇
综合类   41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12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154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我国电视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12.
周婷婷  小浩 《出版参考》2006,(12):50-51
没有不幸的人,只有不幸的教育 我自幼失聪,在众人眼里.我是个不幸的人.大多数和我一样的有听力障碍的人一辈子都生活在别人同情怜悯的目光中。  相似文献   
13.
2004年3月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来到人民大会堂湖北厅,与参加全国十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湖北代表团共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议前,胡总书记饶有兴致地阅读了湖北日报的“两会”报道。我们及时抓拍到一些画面,为湖北日报留下了珍贵的资料。 看似容易却艰辛。照片的拍摄过程也印证了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14.
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组织重大战役性报道,是党报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去年全国“两会”上,党中央根据科学发展观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区域发展战略,给中部各省人民巨太鼓舞。中部地区崛起,舆论必须先行。湖北日报编辑部紧扣中部崛起这一主题,按照“三贴近”原则,创新报道内容、报道手段和报道形式,对这一时代主题进行了持续一年、浓墨重彩式的报道,共发稿50多万字,为促进中部崛起提供了舆论支持,在省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不少报道得到省领导、中宣部新闻阅评组表彰。  相似文献   
15.
16.
据统计资料,我国有数万座病险水库。对这些病险水库实施除险加固,将是今后数年水利工程建设的又一个重点。这里笔者希望借学术交流的舞台与同仁们讨论,或许有些启发。  相似文献   
17.
<正>口语交际教学近年来日渐式微,有从课堂教学大家族隐退的趋势。究其原因,既有受考试文化排斥的外因,也有自身没有寻到合适的教学理论支撑的内因。改变外因非我们力所能及,但内因我们可以改变。经过一个阶段的探索和实践,我发现巴赫金的对语论给我们提供了全新的口语交际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巴赫金认为"表述"是现实生活中人们言语交际的实际单位,表述的目的不在于说者本身,也不在于展现言说的内容,而在于把我们的思想告知他人。一切  相似文献   
18.
我国会计国际化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目前,会计准则全球趋同作为一种趋势,无论是在会计理论界还是会计实务界,都已经达成了共识。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会计面临着更深层次的国际趋同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会计上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我国会计国际化的趋势也非常明显,特别是我国的会计准则已经在趋同和正在趋同的道路上不断地努力着并且不断地取得可喜的成绩。另外,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之下,会计国际化的发展有了很好的技术支持,更是加速快了我国会计国际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19.
20.
"天籁"是今人描述音乐的一个常用词,然而这个概念在它的出处——《庄子》中的原意为何,自古一直众说纷纭。从《齐物论》主旨以及庄子的道论思想出发,结合《庄子》其他篇章中有关音声的相关表述,并通过对"天籁"的造词用意及其与"地籁"、"人籁"的关系的深入分析,可以说明"天籁"相当于道,是现实音声的形而上的本源,而非如其他各派观点认为的是"自己而然"的"独化"状态、是非主动的"自鸣"、是合乎规律的音乐、是人的言语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