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1篇
信息传播   8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我国图书情报单位电子出版物的收集与利用情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2000年1月至5月间,应国家社科项目--"我国电子出版物的收集、利用与市场开发"的研究需要,课题组的成员有选择性地向全国(港澳台地区及部分省市除外)各种类型的图书馆、情报研究所和信息中心寄发了200份调查问卷,以期了解我国电子出版物的收集与利用状况.在此期间陆续收回86份问卷,回收率为43%.在回收的86份问卷中,有效答卷为77份,有效率达89.5%.  相似文献   
22.
文化市场体系是指由文化市场交易过程中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各种文化市场共同构成的有机系统。主要包括文化产品市场、文化服务市场、文化要素市场三个类型。与一般市场体系相同,文化市场体系具有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特征。此外,文化市场体系还有其独特性,如生产目的的非盈利性,产品使用价值的精神性,交换价格的背离性,产品消费的非消耗性。  相似文献   
23.
罗紫初 《出版科学》2011,19(3):109-111
"出版学"这一概念在20世纪30年代即已出现,中国成规模的出版学研究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虽然中国的出版学研究已走过数十年历程,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出版学研究都停留在学科基本范畴的界定和争论上。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随着一大批高等学校设立出版专业、系科,以高校学者、师  相似文献   
24.
罗紫初  罗萍 《出版科学》2001,(1):63-64,78
在国外书业界,连锁经营的发展可谓历史悠久。19世纪中叶,随着商业连锁店的问世,书业连锁店即开始出现。现代意义上的书业连锁经营,则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才开始发展。近几年来,各国书业连锁经营的发展呈现出一种持续升温的态势。  相似文献   
25.
会用哲学     
前三期《卷首语》分别对出版学的独立性、应用性,以及社会科学性作了阐述,意在对出版学的学科性质及特征做较为完整的概括.从本期开始,我们再来探讨怎样进行出版科学研究,也即采用哪些方法来进行学科研究的问题.会用哲学,指要善于运用科学的哲学方法作为出版学方法论的基础,以使出版学研究能在正确的指导思想指引下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6.
集材善用     
进行出版学研究,不仅要充分占有材料,还要科学运用材料,这就是集材善用之意.材料的运用包括两项具体内容:一是材料的选择,二是材料的安排.下面分别对这两项内容的具体操作谈点认识.  相似文献   
27.
学问在题     
上期强调在出版学研究中应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来观察分析问题,这是明确出版学研究的指导思想.从本期开始,我们再来探讨出版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28.
为了考察我国出版业开发利用数字信息资源的现状,从出版企业对数字信息资源开发的重视程度、出版企业常用数字化信息的类型、出版企业获取数字信息的主要途径三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得出我国数字出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处于起步阶段,数字出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任重道远的结论.  相似文献   
29.
出版活动是一项既有文化意义又有经济意义的社会活动,在出版活动中积极开发和利用数字出版信息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既能促进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信息的交流共享,也能引导出版产业的发展壮大,还能在出版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0.
市场体系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主要载体。较之文化市场体系建设与一般市场体系建设,由于文化的特殊性,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本文分别从市场的结构组织系统、运行机制系统和调控管理系统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重点阐释文化市场体系建设的内容与特点,以期对我国建立健全市场体系尤其是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能够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