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2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电视剧叙事的清晰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审美媒介和接受方式上的特点,特别是日常性接受造成的非关注性,使得电视剧在艺术本体个性上表现出与戏剧和电影的不同。这种个性的表现之一即电视剧在叙事方面要求有比较高的清晰度。近年来,国内外许多电视剧制作在追求色彩鲜明表意清楚的画面、朴实明晰的叙事语句和相对单纯的叙率结构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努力,但恰恰是一些执著于高品位艺术追求的创作者在认识上仍然在有误区,结果是许多凝聚着匠心的艺术处理恰恰产生了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2.
本文系“电视艺术理论名家系列访谈”之十四。苗棣教授以“中外电视艺术比较”作为主要研究范畴,着重考察了全球化视野中中外电视在生产体制、交换机制、类型化、模式化生产等方面存在着的诸多差异性;深入阐发了合理运用这些差异性,取长补短,保障中国电视本土化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的现实意义和长远价值。  相似文献   
13.
四、弊端─—心灵创伤与窥视隐私尽管基本模式大体一致,不同主持人的日间电视谈话节目还是表现出或多或少的风格差异和不同的定位旨趣。粗略地划分一下,日间谈话节目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如《奥帕拉访谈》,气氛比较平和,更多地注重于让观众对于各种值得关注的严肃问题有一个更深人更全面的了解,并希望能给那些处于困境中的普通人一些有效的帮助;另一类日间谈话节目则追求戏剧性效果,他们提出的问题确实反映了美国当代生活的现状,或许更尖锐、更直截了当,但其目的与其说是为了帮助当事人摆脱面临的困境,还不如说是为了将当事人的痛…  相似文献   
14.
美国五大商业电视网之间高度激烈的差异化竞争是美国电视市场繁荣的重要原因.本文从其各自公布的2012-2013年播出季节目表入手,具体分析五大商业电视网在目标受众定位、播出时间把控、节目编排策略等三方面的区别,试图以此揭示其差异化的竞争策略.  相似文献   
15.
新书推荐     
上海小三线建设始于1965年。1988年4月,上海小三线在皖南80家企事业单位7万多干部职工及家属撤回上海。43位参与者口述回忆了这段经历。  相似文献   
16.
苗棣  王昕 《现代传播》2005,5(1):71-75
本文认为以<非常6+1>为代表的电视游戏节目,是当代社会消费语境下由电视这种高科技传媒制造的大众狂欢节.它作为大众文化文本,具有传统民间诙谐文化的底色和基因.电视游戏节目中加冕游戏遵循着狂欢化逻辑,是一种狂欢化叙事.游戏节目的戏仿策略,促使观众在审美过程中获得狂欢化平等感受.明星神话要有限度,狂欢游戏要有边沿,对电视游戏节目要在文化研究的视野中理性地予以剖析,使游戏与真实结伴而行.  相似文献   
17.
1995年5月,美国著名的日间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杰尼·琼斯(JennyJones)在他的一档节目中让几位嘉宾当众接受暗恋自己的情人的公开表白.其中一位叫做乔纳丹·施密兹的欣然前往,本以为暗恋自己的会是一位妙龄女郎。谁知道在众目睽睽之下,向他宣称暗中对他爱得发疯的,竟是邻居中一位30多岁的中年汉子,而且形象颇为不堪。施密兹先生以为是当众出了丑,回家以后仍然心意难平,终于提起一支猎枪跑到那位“情人”斯科特·阿玛狄尔家中,将其击毙。这一事件发生后,美国社会很有些哗然,公众舆论中不但重新燃起了对于电视与暴力这一老话题的…  相似文献   
18.
在电视剧的创作中会遇到一个操作性困境:观众对于电视剧作品既表现出要求贴近生活真实的高度敏感,又表现出渴望戏剧性观赏价值的热切追求。为了摆脱这一个困境,只能充分利用“自然化”的技巧,以使电视剧产生一种看起来似乎真实或是逼近于真实的效果。本文对于“局部逼真”、“纪实性手法”和“突破程式”等方面的自然化技巧作了较为详尽的论述,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从县体实践的角度说明了各种自然化技巧的功能和适用尺度,为电视剧创作者的艺术实践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参照体系。  相似文献   
19.
日间肥皂剧──一个美国式的奇迹(下)苗棣四、肥皂剧公式工业化生产造成日间肥皂剧公式化倾向严重,而这些公式常常是为了迎合受众并不高明的口味而确定下来的,某一种手法一旦取得成功,也就是说提起了观众的兴趣,就会被当成“经典”手段保留下来,发扬下去,传之久远...  相似文献   
20.
当代传播的一个奇迹──十一位中青年学者纵论《泰坦尼克号》丁俊杰(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丁海宴(音像出版社总编辑、主任编辑)李兴国(电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闵惠泉(出版社副总编辑、副教授)苗棣(广播电视文学系副教授)胡正荣(教务处处长,副教授)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