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篇
科学研究   6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76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1906年12月25日,美国匹茨堡大学的电机工程教授费森登在他的实验无线电台首次进行了传播语言和音乐的实验,内容为两段笑话、一支歌曲和一支小提琴独奏曲,令当时在海船上无意中接收到的无线电工作人员惊讶不已。这次空中传送的宛如"天籁的声音",为无线电广播的问世奠定了技术基础。1920年11月2日,美国匹茨堡市的  相似文献   
72.
战后的苏联对外学术交流活动,受到苏联国内政治环境与国际局势的双重影响。1947年冷战爆发后,苏联当局对对外学术交流活动加强了审核与监控,由此改变了战后苏联对外交流活动的发展趋势。通过探究战后苏联对外学术交流活动的基本趋势,不仅可以归纳出其内在原因与发展规律,还可总结出战后苏联的文化体制与对外交流活动的某些特点。  相似文献   
73.
十九世纪末,无线电的发轫并且开始应用于通讯联络,是近代科学技术的重大成果之一。至二十世纪初,利用无线电传递音乐和语言的试验获得初步成功,遂有广播无线电问世。半个多世纪以来,广播事业发展日新月异,数以万千计的广播电台、电视台普及全球。今天,广播和电视担负着传播新闻、普  相似文献   
74.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无线电的发明和使用为广播事业的产生提供了技术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无线电传递语言和音乐的试验取得成功。不久,美国、英国和十月革命后的俄国等成为世界上第一批建立广播电台的国家。在此期间,无线电技术传入我国,外国人开办的广播电台在我国出现。中国的广播事业历史由此开始。  相似文献   
75.
在第一次中国广播电视史志研讨会上,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广播电视史学研究委员提出了“七五计划”期间广播电视史研究的规划和任务,内容主要包括:一、组织编写《解放区广播史》和调查解放区广播人员(1940年~1949年)的状况;  相似文献   
76.
无线电广播,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随着无线电传播技术的发展,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现代化的宣传工具,迄今已有六七十年的历史。我国之有广播电台始于一九二三年,最初的广播电台是外国人创办的。随后,我国自建的官办、私营广播电台陆续出现,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我国的无线电广播事业已有了初步发展,但基本上都为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所控制①。直到抗日战争时期,在我  相似文献   
77.
赵玉明 《现代传播》2007,(4):104-108
广播电视是20世纪问世的传播工具.中国的广播事业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电视事业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建立和发展,对广播电视的研究也逐渐开展起来,经过近8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众多教学研究者的悉心钻研,有中国特色的广播电视学已逐步建立起来,成为一门发展中的新兴学科.  相似文献   
78.
我先谈谈对民生新闻怎么看?从大的角度讲,民生就是社会,但是为什么不叫社会新闻?大家都知道,最近这些年来,社会新闻慢慢让人弄得名声不太好,特别是明星化,很多明星绯闻,弄得一说社会新闻大家都不买帐。在这样的情况下,打出“民生新闻”的理念,办一档节目,提倡关心人民的生活、关心群众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79.
本文分三部分:一是描述近10年来新闻传播学的跨越式发展:从"量变"到"质变",新闻传播学教育实现超常规发展;从"单一"到"多元",新闻传播学研究全面开花.二是分析中国新闻传播学教育和研究发展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注重规模,新闻传播学教育的整体结构得到提升;新闻传播学研究逐步规范,走上专业化、科学化道路;迎接全球化挑战,新闻传播学教育和研究走向国际化.存在的问题是:过分注重外延扩张,内涵发展较为缺失;超常规发展带来人才培养的供大于求;管理和监督欠严,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堪优;课程设置不尽合理,专业精神在新闻教育中迷失;整体的无序性、与实践脱节,影响了新闻教育的质量和声誉;新闻传播学的研究仍需规范,研究的方法和理论还需要不断创新.三是展望中国新闻传播学教育和研究:调整结构,挖潜内涵,促进新闻传播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适应市场,以需求为导向,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面向时代,紧跟现实,面繁荣新闻传播学研究.  相似文献   
80.
(续上期) 国新闻传播学教育和研究发展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一、注重规模,新闻传播学教育的整体结构得到提升 1998年以来,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日益深化的大背景下,新闻媒介在生态环境、传播方式、功能定位、产业管理等方面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多元化趋势,加上受到1999年之后高等学校扩招政策的有力影响,直接催生了新闻教育系统结构出现了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