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13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80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如果说2001年曾经是中国体育报刊的黄金年,那么,2005年就是让它们不寒而栗的“黑洞”年。这一年,残酷的市场吞噬了一家又一家体育类报刊,与往年不同的是,被吞掉的不是“虾米”“小鱼”,而是曾经在市场大潮中游刃有余的“大鱼”。今年7月辛酸告别读者的《球报》发行量最高纪录曾经高达100多万份,而8月份黯然退出市场的《南方体育》尽管背靠财大气粗的南方日报报业集团,但最终也难逃厄运。几年前曾经对体育报刊抱有复杂情感的中国足协“掌门人”阎世铎曾说:“现在全国有7000多名足球记者,如果一味要把中国足球扒光、搞臭,你们将来也面临着再就业的危险。”尽管能言善辩、口若悬河的阎世铎把中国足球搞得无法让人恭维,但是他对中国体育报刊前景的评价却有着惊人的洞察力和前瞻性。须知,那个时候全国体育报刊正得意洋洋、踌躇满志。而短短几年过去,体育报刊的生存状况已被阎世铎不幸言中了。  相似文献   
62.
初见方成,不免闹笑话,谁都说他绝不会超过55岁。有人曾问他,为什么年已六十有六却没有白头发,他说:“白头发都掉光了!”这幽默的话语只有漫画家才能说得出!有人劝他要注意饮食,他却大块肥肉照吃不误,高血压心脏病从不光临他的躯体。这事委实有点奇怪,我一直想解开这个谜。酷暑七月,处处散发着灸人的热浪,午饭刚过,更使人倦怠。方成说只有这个时间可以挤出用来会客。我推门进他家,只见他身穿背心裤衩,满头大汗地挥笔作画。我想起画家詹同曾为他画过的像,也正是这—幅模样,看来此画是有生活依据的。方成诙谐地说:“这天气,我恨不能  相似文献   
63.
体育是强者的世界。体育特写常常是冠军的特写。今天,我却要为一组失败者做个小传,我不想埋怨,更无意挖苦。我反倒希望人们了解他们,谅解他们,也希望他们在不必讳言的极度痛苦中奋起。传说拳王阿里在比赛前常常寻找一批拥趸,并不是为他鼓噪加油,恰恰是让他们讽刺和叫倒好,以便激发起他的斗志和取胜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64.
曾把名不见经传的喀麦隆带进世界杯前8名的涅波姆尼奇亚在中国执教一年后感叹:“中国的俱乐部普遍有些浮躁,他们太看重成绩,而忽略了足球本身的乐趣。”带南斯拉夫红星队获欧洲冠军杯的彼得诺维  相似文献   
65.
金汕 《新体育》2013,(7):16-16
真的很难寻觅一群人,能在中国足球如此红火、如此受老百姓关注、有如此高投入的联赛、球员有如此高的收入、国家队有如此好的条件,还能把足球搞得如此糟糕。如果招聘一些人,要求在中国的足球环境下把国家队搞得这么惨不忍睹,还真有人不敢接招,因为没有一股巨大的合力,想这么差都不容易。  相似文献   
66.
金汕 《新体育》2011,(5):56-56
作为体育市场主要组成部分的体育竞赛市场,是体育产业的支柱产业之一。像北京、上海、广州以及不少大城市,都为打造国际精品赛事、建设国际体育赛事中心而努力,但每个城市都遇到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67.
“杨殷争辩”的思考:中国体育该往何处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州亚运会期间,新华社记者杨明的系列文章,引发了亚运代表团副团长殷宝林的直接回应,随后魏纪中、黄健翔等人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这就是各路媒体热议的"杨殷争辩",这场辩论的焦点是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发展问题。作为一份重视学术品位,追踪学术前沿,反映体育动态的刊物,我们邀约了6位老中青嘉宾参与《"杨殷争辩"的思考:中国体育该往何处走》的笔谈。诸位嘉宾对"杨殷争辩"有各自不同的见解,可谓见仁见智,究竟未来中国体育的走向如何,相信读者在品读6篇精妙的笔谈后,自然能得到答案。  相似文献   
68.
在四川全兴队主教练余东风身边,总坐着50岁刚出头的领队王茂俊。他不时在余东风耳边商议什么,不时又告诫队员一些事项,球队的人都叫他“王管”。看他在球队中说话挺算数,人们也许以为他是省体委的处长或全兴酒厂的副总,其实,他就是个地道的球迷——甲A球队中惟一一个从球迷成为领队的人物。 这实在不易!毋庸讳言,球迷历来在足球界地位不高,除非你是个官员球迷、商人球迷或记者球迷,而对一位基层单位的普通球迷,这实在隔着一道鸿沟。王茂俊喜欢足球的时候也没有想到会走到这一步,只是他的热情和才干使四川足球选择了他。 王茂俊有着成都人特有的热忱和摆龙门阵的本事。中国队对沙特在0∶2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又4∶2反败为胜,对酒当歌、豪饮得酩酊大醉的有他,中国队被沙特放水,气得借酒浇愁,痛骂丧失体育道德。  相似文献   
69.
“他接手这个职务是一个错误。他已不了解今天的中国,更不了解今天的辽宁。”  相似文献   
70.
’96甲A联赛的悬念终于解开,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各地域和城市的人们为它注入了极大的感情。对相当一批人来说,没有甲A联赛供品评玩赏将是有缺撼的和不完整的生活。然而,甲A联赛并非关起门来斗一斗让国人看看热闹而已,从球员、教练到球迷还有更高意义上的追求、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举足轻重的国家,至今仍不到世界杯上走一遭,简直是荒唐和耻辱!从大的范畴上来讲,即使成绩好的球队、出尽风头的球员,也是大耻辱下的小荣耀。球迷(更不要说职业足球人)不会满足于这种歌舞升平的景象。中国足球是希望与危机并存,繁荣与萧条毗邻,中国足球既是商品经济冲击下的产物,也是植根和脱胎于山坳上的结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