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本身并不像自然科学研究那样有很强的累积性,对其学术价值的鉴定,有时很难用具体的数字来评判,因此对人文社科学术期刊进行评价更需要同行专家的介入。  相似文献   
22.
钱荣贵 《教师博览》2006,(12):20-21
“核心期刊”对学术界、期刊界的危害已引起众多人士的关注。近年来,国内“核心期刊”的原始功能逐步退化,评价功能渐趋突出,使用价值随之泛化。“核心期刊”被广泛运用于津贴评定、职称评审、论文评奖、期刊评价等领域,已逐渐演变成了一种评价尺度,并与知识分子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核心期刊”由此引发出诸多负面效应。尽管目前学术界对其认识不一,但“核心期刊”对学术界、期刊界的危害已引起众多人士的关注。一、“核心期刊”遴选:鬼使神差般地操纵着我国学术期刊的生存与发展在现时条件下,一家刊物是不是“核心期刊”直接关系到刊物自…  相似文献   
23.
王振铎先生《质疑“核心期刊”论》一文(刊《出版广角》2000年第12期,以下简称“王文”)提出了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对我国的期刊出版管理而言,“核心期刊”论能否用于对期刊的整体质量进行评价,能否以刊物是否“核心”来评判期刊质量的优劣。在“核心期刊”日益泛滥的今天,这是一篇注定要引起纷争的文章。不出所料,2001年张林祥先生发表《学术期刊的评价与“核心期刊”》一文(刊《出版广角》2001年第9期,以下简称“张文”),对王文进行商榷。张文的立足点就是:“刊以文名,文因刊贵”,对论文学术水平的认定,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发表文章的刊物。在笔者看来,张文的这种商榷与王文的“对接点”、“交锋点”并不准确,商榷得也不“精彩”。鉴于张文对“核心期刊”某些问题的模糊认识具有代表性,颇有“市场”和“群众基础”,这里不妨对张文的“商榷”再度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24.
出版界应构筑学术反腐机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剽窃,自古有之,于今为烈。北大博导的剽窃丑闻被媒体曝光后,确实让天下学人大大失望了一回。今日学界沦落到了如此地步,似乎已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这不,就在王铭铭事件的风波尚未散尽之时,学界又冒出个“善抄者,可以成创作”的“抄书有理论”者。抄了便也罢,似  相似文献   
25.
“核心期刊”不能成为评价论文的工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