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1篇
教育   53篇
科学研究   8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普劳图斯是罗马著名的喜剧家之一。他在继承希腊新喜剧的基础上吸收了罗马民间传统喜剧的诙谐成分,大大改变了新喜剧的严肃气氛,从而适应了罗马平民的传统戏剧趣味。《凶宅》是普劳图斯的优秀剧作之一。本剧作为计谋喜剧,戏剧冲突一直以奴隶特拉尼奥为中心,展现了他在不断逆转的处境下与老主人塞奥普辟德斯施展计谋,  相似文献   
42.
基于未来工业设计将要面临的设计环境,预见未来家用电器创新发展的走向。分析了影响家电设计观念更新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并且以更高的视点和更开阔的视角来审视家电设计的创新轨迹。  相似文献   
43.
……每次吃完饭后,爸爸都要抽一支烟。经过几天观察,我发现爸爸吸烟的姿势很好玩儿。你瞧,他又习惯地斜靠在沙发上,从上衣口袋里小心翼翼地掏出“上游”牌香烟。然后,把身体往后一仰,享受起来。这支烟一抽就是10多分钟,烟雾慢慢扩散到房间的每个角落,我仿佛看到它们正侵蚀爸爸的肺部。不行,我得好好和爸爸谈谈,劝他及早戒掉这恼人的香烟……爱抽烟的爸爸@陈晓艳$浙江省宁波市州区姜山镇茅山小学四(4)班!学生  相似文献   
44.
本文重点分析了支架式教学的优势,如更了解学习者、提供个性化教学、促进自主学习、激发学习者兴趣等,但同时也存在耗费时间、容易失去对学生的控制、无范例可循等方面的挑战。  相似文献   
45.
教学案情: 这是一名老师执教的区级公开课,执教的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课文《青海高原一株柳》,以下是教学中的一个片段:  相似文献   
46.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阅读与写作就如车之双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因此阅读和习作是衡量小学生语文水平的两把重要标尺。现在很多学校也越来越重视作文的教学与研究。然而,作文教学一直以来走进了怪圈与习以为常之中,过分强调命题作文,过分强调审题,揣摩命题人要求写什么,怎样写,它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于是七拼八凑些内容装进别人命题的“口袋”中。  相似文献   
47.
砌块属于非烧结性的块材.它是由胶凝材料、骨料按一定比例经机械成型、养护而成的块材.在材料组成上有以砂石作骨料的混凝土承重空心砌块;以浮石、火山渣、天然煤矸石为骨料的轻骨料混土砌块、保温砌块、装饰砌块、铺路混凝土砌块等.它为建筑师提供了建筑设计所需的最广泛的可能性和选择.砌块结构是在砖结构基础上发展起来,由混凝土取代粘土,它既保留了传统材料砖结构取材广泛、施工方便、造价低廉的特点,又具有强度高延性好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特性,它是唯一融砌体和混凝土性能于一体的一种新型材料.国内外的实践,特别是美国的实践已经证明,砌块已成为一种最具竞争力的建筑材料之一.  相似文献   
48.
砌块属于非烧结性的块材。它是由胶凝材料、骨料按一定比例经机械成型、养护而成的块材。在材料组成上有以砂石作骨料的混凝土承重空心砌块;以浮石、火山渣、天然煤矸石为骨料的轻骨料混土砌块、保温砌块、装饰砌块、铺路混凝土砌块等。它为建筑师提供了建筑设计所需的最广泛的可能性和选择。砌块结构是在砖结构基础上发展起来,由混凝土取代粘土,它既保留了传统材料砖结构取材广泛、施工方便、造价低廉的特点,又具有强度高延性好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特性,它是唯一融砌体和混凝土性能于一体的一种新型材料。国内外的实践,特别是美国的实践已经证明,砌块已成为一种最具竞争力的建筑材料之一。  相似文献   
49.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室内装饰装修已走进千家万户,细木工板是室内装饰中常用的一种主要装饰材料。高品质的细木地板有不易变形、易于加工、质轻便于装饰施工中应用等优点。但细木工板由于是用上下两层夹板,中间为小块木条压挤的芯材,有时中间有空隙,热胀冷缩后容易开胶、鼓面、变形。常用细木工板材有很多种类,分清这些种类、认清常见的不合格项目对挑选细木地板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0.
新课程理念让我们深知,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过程,而是教与学交往、互动的过程,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教学是一个发展的、增值的、生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