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1篇
教育   32篇
科学研究   87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9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31.
数据时代图书馆服务发展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意义]大数据开启了图书馆服务的一次重大时代转型,在这样的新环境下,应该对图书馆服务发展模式衍变有新的理解,在服务方式、内容与机制等多方面进行思考,用大数据的思维看待图书馆服务的变革。[方法/过程]依据大量的文献和事实,从图书馆服务功能的角度,对图书馆服务发展模式演进过程进行综合性分析,论证图书馆服务发展模式衍变的内在逻辑与外在基础。[结果/结论]根据新业态的产生路径,提出数据时代图书馆服务发展的两种新业态:基于数据挖掘的知识发现服务新业态和基于数据融合的创新性应用服务新业态。  相似文献   
32.
网络舆情衍进指数构建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提出和构建网络舆情衍进指数,以描述网络舆情演化过程中常衍生出新的子话题的现象,对于舆情预警、预测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方法/过程]以文本聚类结果和文本聚类有效性为依据,提出网络舆情衍进的判别标准和舆情衍进指数的构建过程,并以"教科书老赖"这一事件作为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所构建的舆情衍进速率指数可以用于描述舆情衍进。在突发期阶段话题舆情衍进指数最高,此后逐渐下降,这一阶段的舆情衍进最为剧烈,子话题的出现呈现爆发性增长;舆情衍进指数在舆情蔓延期内出现阶梯式下降,此后保持为负值,舆情的子话题开始逐渐减少,舆情内容本身由发散转为收敛;进入消散期后,子话题数量趋于稳定。作为舆情衍进速率的测度和舆情衍进的判别方式,舆情衍进指数为舆情监管和舆情预警提供了全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33.
心理距离视角下网络舆情传播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意义]网络舆情传播意愿的形成是网民的一种心理活动,与心理距离密不可分。了解影响网络舆情传播意愿的主要因素,有助于监督管控部门更加卓有成效地对网络舆情进行预警和治理。[方法/过程]通过对心理距离理论的深层次剖析,对其构成进行阐述,并从时间距离、空间距离、社会距离、概率4个维度出发,做出系列理论假设,利用调查问卷法和最优尺度回归分析法,识别出主要影响因素及其重要程度。[结果/结论]最终归纳出7个影响网民改变其自身传播意愿的主要因素,即报道时间、家乡相关、向往地相关、生活相关、亲戚朋友发布、媒体官方发布、企业官方发布,从这7个影响因素出发监控舆情,可以帮助舆情管控部门更有针对性地掌控舆情的传播方向。  相似文献   
34.
姜兰  毕强 《现代情报》2007,27(6):19-20
信息具有商品的属性,信息本身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信息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信息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信息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信息商品的有用性。随着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化和社会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信息商品的文化价值属性,又从信息商品的使用价值中分离出来,逐步发展成为同作为一般人类劳动凝结的价值和作为信息商品效用性的使用价值一样的价值。  相似文献   
35.
毕强  纪晓萍 《情报杂志》1994,13(1):11-14
通过考察情报接受的基本过程,引入了两个重要的情报心理度量:前导接受和观念接受。并以观念接受为逻辑起点,分析探讨了情报接受过程中的认知图式效应。认为确立情报接受模式和概念,不仅有助于我们揭示情报接受活动的内在机制,而且为情报接受学全面展开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6.
天使梦     
这是一个美丽的夜晚。一位美丽的天使女神,轻轻地走到我的身边,对我说:"孩子,在宇宙的边缘,有一个温暖的国家,这个国家叫做天使国。每一个善良的好孩子经过了意志的考验,便可以进入天使国了。现在你已经通过了意志的考验,可以实现你的愿望了--当一  相似文献   
37.
电子商务信用信息服务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毕强  齐志  白云峰 《情报科学》2007,25(11):1634-1639
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信用风险已经成为阻碍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原因,解决的有效方法是建立信用信息服务系统,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本文从电子商务信用信息服务的驱动模式、组织模式、实现模式三个方面入手,构建了电子商务信用信息服务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38.
高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实验技能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有的课程实验课时与理论课时之比各为半边天,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是搞好实验教学的主力军。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实验技术人员的文化素质存在参差不齐现象,为了使实验室与当前的教育改革和学科发展相适应,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而迫切的问题。 目前高校的实验技术人员素质明显偏低,专职人员少,学历和职称较低,年龄偏大,个别学校把实验室作为闲置人员安置处,使实验室管理水平低下,效率和效益都有待提高。待遇少,地位低,造成实验技术人员无法安心工作,“跳槽”现象时有发生。南海电大是一所拥有在校生5000多人的电视大学,有普通专科生、成人生等各种类型的学生。校实验中心下辖的实验室有: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机械实验室和计算机实验室4个,仅有7名实验室人员,其中大部分还不是专职。现状无法使实验室达标,更别说发展。  相似文献   
39.
[目的/意义]知识经济时代下,厘清企业知识社区的结构体系特征,实现企业知识存量的实时监测,对完善企业知识管理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方法/过程]分析企业知识社区知识存量的热力学特征,基于热力学视角分析知识存量的构成要素,并构建企业知识社区知识存量的实时测度模型,以“天”为时间切片,实现企业知识社区知识存量的实时监测。[结果/结论]提出一种以企业知识社区为主体的知识存量测度模型,实现密闭环境下的知识存量测度,防止知识鸿沟的形成,为后续企业知识孪生研究和知识风险评估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40.
[目的/意义]知识社区作为科技知识高密度共享和创新平台,有效促进其中用户科技创新话题参与,是知识社区和公共文化机构共同关注的热点。[方法/过程]基于MOA理论框架,对知识社区用户发放问卷获取数据,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探讨动机、机会、能力条件影响知识社区用户参与科技创新话题的组态效应,并根据核心组态结果形成知识社区用户科技创新话题阶段性参与行为模型。[结果/结论]对知识社区用户科技创新话题参与行为的影响存在高社区支持—个体效能双重驱动型、高网络联结核心驱动型、高创新驱动型三类组态模式;动机、能力、机会分别影响话题获取阶段、接收阶段和参与阶段;网络联结程度对用户科技创新话题参与行为起到显著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