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34篇
  免费   530篇
  国内免费   555篇
教育   14339篇
科学研究   4978篇
各国文化   98篇
体育   1753篇
综合类   1664篇
文化理论   55篇
信息传播   343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297篇
  2021年   860篇
  2020年   620篇
  2019年   369篇
  2018年   328篇
  2017年   386篇
  2016年   349篇
  2015年   923篇
  2014年   1348篇
  2013年   1797篇
  2012年   1948篇
  2011年   2082篇
  2010年   2069篇
  2009年   1733篇
  2008年   1669篇
  2007年   1868篇
  2006年   1752篇
  2005年   1384篇
  2004年   747篇
  2003年   698篇
  2002年   660篇
  2001年   606篇
  2000年   395篇
  1999年   318篇
  1998年   241篇
  1997年   192篇
  1996年   148篇
  1995年   96篇
  1994年   86篇
  1993年   73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1篇
  195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21.
The Newtonian gravitational constant G, which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undamental physical constants in nature,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fields of theoretical physics, geophysics, astrophysics and astronomy. Although G was the first physical constant to be introduced in the history of science, it is considered to be one of the most difficult to measure accurately so far.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eleven precision measurements of the gravitational constant have been performed, and the latest recommended value for G published by the Committee on Data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DATA) is (6.674 08 ± 0.000 31) × 10−11 m3 kg−1 s−2 with a relative uncertainty of 47 parts per million. This uncertainty is the smallest compared with previous CODATA recommended values of G; however, it remains a relatively large uncertainty among other fundamental physical constants. In this paper we briefly review the history of the G measurement, and introduce eleven values of G adopted in CODATA 2014 after 2000 and our latest two values published in 2018 using two independent methods.  相似文献   
222.
沈阳 《中国语文》2015,(2):105-120,191
本文提出现代汉语"V+到/在NP_L"结构的形式变化和语义差异是谓语层(VP)动词的"位移特征"和动词后附加语层(PP)介词(到/在)的"功能投射"相互作用的结果,即谓语动词位移特征的强弱诱发和制约了动词后介词(到/在)表"方向"或"存在"的终点投射选择。本文同时假设,汉语动词前后表"方向、存在"的处所PP并非移位形成或独立生成,而是在"同形生成"的基础上通过结构和动词选择的"互补删除"实现的,汉语处所PP位置的历时演变现象也可看作是这种操作的句法后果。本文还提出,"V+到/在NP_L"结构而非动趋式才是汉语典型的"位移一终点"结构,与其他语言的同类结构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23.
在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表达异议也日显重要。作为一种本质上不合作、不礼貌的重要言语行为,异议却往往容易被研究者忽视。基于异议在日常交往、辩论访谈等活动中的实证分析,可以尝试对其主要模式进行分类,探讨不同模式的语用功能。并且为了便于实践中表达异议时模式的选择,影响选择的强弱、显隐、直接间接三对参数被提出。研究旨在补充异议这一言语行为在语用学中的研究,促进人们更好地交换意见。  相似文献   
224.
225.
226.
微积分作为高等数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其已经得到了广大教师以及学生的高度重视。由于微积分的教学内容往往给人抽象、枯燥之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感到头痛。然而,微积分的教学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数形结合思想非常有利,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采取各类有效的教学措施,帮助学生提高微积分的学习效果。本文重点探索高等数学中微积分的概念教学。希望能够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227.
张辉  刘洋 《科技与管理》2015,17(3):32-36
知识创新是通过科学研究获得新的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知识的过程。知识创新所获得新技术可以通过专利活动来转化。知识创新体系的功能是知识的产生、扩散和传播。高校专利技术具有转移性和融入性的特点。基于知识创新体系的高校专利管理应当注重强化知识产权意识,发挥信息情报作用,健全专利管理体系、推进专利实施转化。  相似文献   
228.
人才流失甚于水土流失,作为生产力主要构成要素的人力资源,在企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民族地区非公有制企业人才流失现状的分析,从而找出解决的办法,达到留才用才,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229.
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处于重要的基础地位。发挥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一要努力构建和谐校园,为学生营造健康和谐、安全稳定的学习环境;二要办好优质教育,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三要讲求教育公平,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30.
濮人曾经是古哀牢王国的主体民族之一,在云南境内有广泛的分布,但由于政治和战争的原因,以及汉民族的迁入,哀牢濮人经历了漫长的迁徙,分化为多个少数民族。但哀牢濮人们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自发形成的朴素的生态适应性并没有因民族衍变而消失,而是超越环境的变迁顽强地传承下来,成为我们今天调适人与自然环境,处理人地关系的很好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