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9篇
  免费   1篇
教育   654篇
科学研究   23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24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7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通过行动描写刻画人物性格,是鲁迅先生塑造人物的重要方法,也是我们教学鲁迅作品应注意的重点之一。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中有这样一句话:“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其中的“排”字,便是一个重要的动词。但对“排”字的含义,长期以来人们存在着不小误解。  相似文献   
72.
日前,听了两节同为《三块钱国币》的公开课。一节的教学思路是从分析矛盾冲突和情节入手进而把握人物性格和主题;另一节则是从人物语言切入。课后,大家反映不错。对于戏剧作品的解读,我们可从各个角度和层面入手,例如从情节结构、人物形象、戏剧冲突、语言风格、表现技巧等多角度来解读。当然,一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  相似文献   
73.
《伤逝》是鲁迅先生的一部短篇小说,也可以说是唯一一部以爱情为主题的小说。描写的是两个觉醒的知识分子子君和涓生的爱情故事。涓生和子君由自由恋爱而结合,但一年后又分离,子君忧郁而死,涓生也懊悔不已,可以说是一部悲剧。尤其是鲁迅先生在《伤逝》中塑造的子君形象,以其鲜明的人物性格和形象,在文学史上获得经久不衰的魅力。子君如此短暂的一生,孤独的悲剧结局,散发出的光芒却促人深省。  相似文献   
74.
高萍 《陕西教育》2006,(7):78-78
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章中,林冲的性格转变完成了最重要最精彩的一步。在这一章对林冲的集中描写中,作者前后几次写到了雪,涉及雪景的环境描写虽然极其简略,但却对故事情节的勾连发展,人物性格的转变,斗争高潮中环境气氛的烘托等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我国古典小说中环境描写极为简洁而又成功的一个典范。  相似文献   
75.
中央电视台新年大戏《闯关东》以恢宏悲怆的历史背景,悬念迭出的情节设计,性格鲜明的人物性格塑造而征服了观众,引得收视率节节攀升。朱开山等人在金沟淘金、林场伐木、拓荒种地、城中开店、经营煤矿等所透露出的那种不畏艰险、奋勇开拓、忍辱负重、善用智慧、仁义诚信为本的闯关东精神震撼了观众们的心,其中所体现的创业精神和经商之道令人拍案叫绝。  相似文献   
76.
对词语的声音、形体、意义的分析是静态研究,对词语的运用分析是动态研究。词语的运用必须以对词的静态分析为基础.但这种分析与语境的关系更为密切.语言体系中的词语一旦进入言语.也就进入了语境。在词汇的上下文语境中.某一个词与另一个词或更多的词组合后.它们相互便形成了语境的参照系.透过由它们自己建构起来的参照系.我们可以判断词在语境中是否准确.是否恰当.是否变异。准确是对词语运用的最基本的要求.所谓准确即要求切合上下文语境.符合作品的主旨、人物性格及特征。[第一段]  相似文献   
77.
78.
79.
历来的研究者多从社会、政治、文化、心理学等角度出发,探讨哈姆雷特复仇过程中“延宕”的原因,而从艺术的角度看,“延宕”在造成戏剧总体效果的冲突、情节、结构和性格刻画几个方面都发挥了重大作用,是全剧一个十分重要的审美因素,具有强烈的戏剧性。  相似文献   
80.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是作家刻画人物形象常用的方法,中学教师经常以现代文为例,引导学生理解其作用,掌握其技巧。其实,文言文刻画人物形象时,这种方法也经常使用,如《史记》中的列传。本文试以《论语·先进》篇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课为例,分析正侧面结合刻画人物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