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901篇
科学研究   38篇
各国文化   15篇
体育   25篇
综合类   29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4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51.
我曾写过一首《蝶恋花》,最后两句是:镜里朱颜无计驻,为伊心上留春住。句中的伊是人称代词,但我的本意并不指人,而是指向我精神上的一种追求,一个寄托,那就是我所钟爱的语文教学。在1957年到1976年那些困顿屈辱的日子里,只要仍给我上讲台的机会,为什么我始终痴心不改地在求索之路上寻寻觅觅?为什么哪怕衣带渐宽,哪怕消得人憔悴,我始终无怨无悔?就因为心上有了伊——我钟爱的语文教学,永远的精神支柱!我唱着:心头自有春无限,扑面何妨料  相似文献   
52.
人称代词作为一种语用学中的指示词语,人们通常关注其指示用法。笔者发现人称代词在一定的语境中出现了一种新的用法,暂时把它们称之为"拟人化"用法。本文试图从人称代词本身的性质来解释这种现象及其深层的原因。  相似文献   
53.
濮海燕 《考试周刊》2011,(74):106-107
在英语语法层面上.人称代词的形式取决于它们在句中各自所发挥的语法功能——作主语时,用主格:作动词宾语和介词宾语时。用宾格。这是传统语法的规则。长期以来,人们在语言实际交际中,对主宾格人称代词的用法一直争论不休,有时在口语乃至书面语中.存在着宾格代词用作主语、表语,以及主格代词用作宾语的语法变异现象,本文在英语人称代词的一般用法基础上,对这种变异现象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4.
形容词在日汉语言的表达中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汉语的形容词概念在日语中对应为日语的形容词和形容动词。日语的形容(动)词又可以分为属性形容(动)词和感情形容(动)词,其中感情形容(动)词在使用时受到人称的限制。与日语相反的是,汉语中的部分属性形容词也有类似对人称使用的限制功能。本文选取两种语言的部分形容词或形容动词,从词汇的主客观性的角度分析其对句中人称的限制作用,并将两者的差异进行了初步的对比。  相似文献   
55.
施晓慧 《考试周刊》2011,(6):119-120
日语中.人物的人称包括第一、第二、第三人称,但是使用频率却不高,通常句子的主语时隐时现,常常出现无人称词的情况,对句子意义的理解带来困难,初学者往往为此所困扰。日语人称词的使用与文法与人物称呼的方法有着密切联系。本文以日语初学者为对象,简析日语人称词的低频率使用现象。  相似文献   
56.
张潇 《现代语文》2015,(1):75-77
平遥方言没有所谓的“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当人称代词作定语时,一般采用以“的”字结构构成的偏正短语表示人称代词与所修饰的名词之间的所属关系。在此结构中,“的”字可以隐现。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平遥方言最基本词类的人称代词在作定语时,“的”字的隐现情况与现代汉语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57.
指称又称指示或指代,是当前语言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在言语交际过程中,指称是要面对的首要问题。语用学的指称包括人称、时间、空间、语篇等多种指称形式。探讨指称问题,不仅涉及言语交际的触发,同时对语篇分析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8.
随着世界各国交流日益频繁,文化输出和传播成为体现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唐诗作为中国漫长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在创造人类文明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一席之地,应该得到广泛传播。由于语言不同、文化不同,这种传播涉及到唐诗英译如何精准表达的问题。本文通过论述唐诗英译的重要性、汉英两种文化的差异以及唐诗英译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翻译策略等来探究唐诗英译中人称代词的互换。  相似文献   
59.
教学中以人称为《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的突破口,有助于引导学生梳理、归纳诗歌内容,辨别、分析表达方式,体验、感受作者情感,加深对诗歌内容、情感、主旨的理解。  相似文献   
60.
《祝福》全文采用第一人称来记叙,而祥林嫂的主体事迹则采用了第三人称来叙述。这种人称使用方式上的“错位”既显示出祥林嫂人生命运的悲苦和凄楚,又体现出小说情节建构手法的高妙,更预示着小说深刻的社会警醒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