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篇
  免费   1篇
教育   264篇
科学研究   13篇
体育   25篇
综合类   6篇
信息传播   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理解历史必然性和偶然性及其关系要注意一些限定条件.历史偶然性的概念需要从本体论和认识论的角度进行界定;不同条件下的人类社会,有着不同的发展规律,其中的“必然”与“偶然”的关系也不同;在近似条件下也要注意从规律的不同层次区分必然与概然;历史必然性和偶然性的作用在不同的时段体现不同;人的选择最终决定了历史前进的具体方向.  相似文献   
22.
边丽君 《文教资料》2014,(17):15-16
莫里哀的剧作《悭吝人》为读者和观众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守财奴形象——阿巴公,这个人物形象几乎成为吝啬人物的代表。作者之所以能将他刻画得如此深入观众和读者的内心,其中一个原因是作者将极端化手法成功地运用到人物塑造中、将偶然性因素成功地运用到人物关系的设置中。  相似文献   
23.
范宁先生为《话本选》写的《序言》,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艺观念来分析话本的最有代表性的作品,该文对话本艺术特点的分析,深入到文本内部,探讨了话本作品的民族形式和民族特点,其中关于话本小说中情节偶然性的论述具有启发意义,对《京本通俗小说》的看法也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24.
《宋小官团圆破毡笠》是冯梦龙所著《警世通言》中的第二十二卷,全文以宋小官的人生遭际为主线,穿插叙述了宋小官的神奇身世、爱情婚姻、发迹变泰、试妻守贞等故事,涵盖了"三言"故事中的一部分主题,并且集中显示出"三言"所运用的"偶然性情节"的情节建构模式[1]188。本文从《宋小官团圆破毡笠》一文入手,以文本细读的方法,对"三言"的情节建构方式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5.
正课堂教学需在和谐、有序的环境中进行才能实现最大的教学实效性,和谐课堂的创建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同时课堂教学又具有偶然性,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学生的各种问题。为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26.
语文学科具有极其复杂的综合性和非常广泛的社会性,是众多学科横向交叉的“汇集点”,是各科知识的“橱窗”,其内容域及中外,时涉古今,囊括万物,包举世事,范围之广、内容之杂是中学所有学科之“最”,这些因素大大增加了语文课堂教学的随机性和偶然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具备其他各种能力和技能的同时,还必须具有较好的教学机智。  相似文献   
27.
蒙明国 《新闻界》2003,(1):56-58
(续上期)(10)必然与偶然摄影作品与绘画作品的一个根本不同点是:绘画作品是艺术修养与功力的必然体现,即水平高的作品感染力强。如要临摹徐悲鸿的奔马、齐白石的大虾,没有一二十年的功力是不行的,即使有了一定的功力,临摹出来也未必神似。而摄影佳作除了艺术修养与功力外,还多了一个偶然性,也就是运气。如李晓斌的《上访者》这幅作品,被顾铮誉为:一个会不断被提起的影像,一个会不断提供新的解读可能的影像契机。从作者提供的背景资料看,这幅作品的诞生有点类似于今天我们记者打街。当时李晓斌在北京大街上与上访者相遇时立…  相似文献   
28.
訾爱琴 《学周刊C版》2010,(4):151-151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进行化学教学,也必须注意这个“预”字的重要作用,而“预”的对象就是化学课的教学设计。一个好的化学课堂教学方案的设计就像一个规划科学、可操作性极强的教学“蓝图”,可以让我们在化学课上驾轻就熟,举重若轻,避免由于化学课偶然性带来的种种失误。所以说:化学课堂教学的设计是化学教学工作中最基本的环节。那么,如何做好化学课的教学设计工作呢?  相似文献   
29.
承认历史具有选择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观必然性与主体选择性的辨证关系,亦不等于否定历史总的和长期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在历史选择关头,杰出人物或领袖人物能起关键作用,能决定历史或历史事物的发生和一定时期的发展。否认这一点,已经和仍将对现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建设造成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