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1篇
教育   156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3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毋庸置疑,受众是视觉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范畴.随着当今大众传媒的迅猛发展,尤其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电子新媒介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扩展,受众不再作为过去传统的那种游走于不同媒介之间的读者、听众或观众的信息接受者单一角色,而是作为积极的、能动的和主动的意义建构者.受众在媒介文本的"看"与"被看"之间获得了"凝视"快感和身份认同,凸显了.凝视"的文化表征.  相似文献   
202.
在这寂静的夜里,请让我凝视你的眼睛,你这黑黑的眸子,定然闪烁着迷离的光线。眼睛是一种归结的方式,就像秋天的蝉,总会停留于疏朗的虬枝,就像那条游弋的鱼,总会在头顶上翻出一个美丽的水泡,就像这朵婀娜的花,总会就着身边的小草,写一首迎风招展的歌谣。我凝视你的眼睛,就像凝视  相似文献   
203.
《野草在歌唱》渗透着权力的检查机制中凝视的统治和作用。萨特和福柯关于凝视机制的理论表明,玛丽作为未婚女人、白人和穷人,在观者眼光带来的压力下不停地被造就、控制,摇摇欲坠。在全景敞视机制下,自我监视,丧失自我以致精神分裂,身心枯萎。在经历了长期的自我斗争后精神支离破碎,最后面对死亡的惩罚。  相似文献   
204.
校园喜剧ABC     
长得不漂亮图书馆里,一个长相一般的女孩子,看了一会儿书后就趴在桌子上了。又挣扎着坐起来,拿出了随身带的小镜子,凝视半天后说道:"看看你!长得又不漂亮还不好好读书!"  相似文献   
205.
齐泽克运用拉康精神分析理论对希区柯克电影中的征兆合成人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希区柯克电影中征兆合成人的生成机制及其叙事策略,阐释了希区柯克电影所具有的独特文化品位和深远的文化意义,认为希区柯克的电影是对拉康哲学的生动再现。同时,齐泽克通过对希区柯克电影的拉康主义研究,也深入阐述了拉康哲学思想与大众文化的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206.
207.
浙东唐诗是中华文化血脉之躯体的动脉,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亲密互动的结晶。浙东唐诗研究有力推进着浙江精神的发扬、年青一代的思想传承与中国文化自信的深化。该文聚焦唐代诗人创作的与浙东有关的诗歌与散文,从"凝视"理论的视角对唐代浙东文学名篇展开话语分析、美学评价与意境建构,探讨唐人的自然观、人生观与文化气质。在人与自然的对话中,唐人传达着物我交融、相互生发的"和合"自然观与生态美学思想。在与自我及社会的对话中,唐人追求不一般的人生境界与灵魂表达,在对生命本真的探寻中,书写着自由又多样的人文气质,安放着不安而向上的灵魂。  相似文献   
208.
五年前沈继光要我为他关于老北京的摄影集作序,记得当时没有过多的犹豫便答应了,尽管这在我,近于破戒;这次当着而对他和他的伙伴的四大册新作,我却迟疑了.我被呈现在我自己面前的巨大工程所震慑.为这样的艺术劳作成果作序,我担心自己的文字难以胜任.  相似文献   
209.
作为旅游人类学的一个核心理论"凝视",文章尝试将其作为学术的一种"观看之道",对旅游人类学研究的本土化进行考量。在分析了本土化现状和成果后,指出现阶段本土化不足的表现:理论命题探讨视角的内卷、旅游关系结构三体系统研究的粗浅、中国文化特色分析的缺场和学术研究组成的单一。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学界的"惯性凝视"。借助"凝视"是流动的、多维的、互视的和发展的特点,提出本土化不足的解决对策:第一,向现实看:面向旅游产业发展实际的理论命题的拓展与深入;第二,向内部看:面向旅游关系结构三体系统的精细探讨;第三,向文化看:面向中国文化特色的话语体系的实践;第四,向跨学科看:面向学科合作的知识创新;第五,向世界看:面向世界的案例交流与知识输出。  相似文献   
210.
“内卷”、“佛系”、“躺平”等语词变迁表征青年亚文化群体的呈现样态和心路历程。文本通过文化哲学、文化社会学和文化心理学视角论析近年来青年亚文化概念的流变、内质嬗变及边界变迁,由此可知,亚文化游弋与社会心理结构审视中文化哲学、文化社会学构境和新媒介技术赋能的“游牧特质”。新媒介形塑力和传播导向改变了青年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的关系链接和话语叙事方式。在新媒介技术赋权、赋能背景下,实体“内卷”行为塑造中平台资本的现实逻辑蕴含精准的数字“脚印”,在数字化“凝视”中拥有大数据算法的“上帝视角”,使“内卷”无所遁形。“佛系主义”、“躺平主义”诠释的网络青年亚文化泛娱乐化、语言非合作运动、虚拟现实等消极因素,给主流文化和价值观带来冲击和挑战,元宇宙为现实世界的青年亚文化群体在技术构境和寻求心理安全感上提供一种文化预设或“配置”。“内卷”是动因机制,“佛系”、“躺平”是引发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构建网络青年亚文化生态的“绿水青山”及引导当代青年亚文化群体打破文化隔阂、促进跨圈融合或“破圈”,使其向主流文化归拢,需要文化主流意识的深度参与及社会机制正向引领和全面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