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9篇
  免费   0篇
教育   541篇
科学研究   34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34篇
综合类   22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1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文心雕龙校释》是我国现代著名古典文学专家刘永济(以下简称《校释》)所著的一部“龙学”理论研究力作,被誉为“龙学”四大基石之一.该书对《文心雕龙》详尽注释,并以释代评,所论极为精彩.本文从构思的起、行、结三个方面全面阐述刘永济的创作构思理论.  相似文献   
32.
自1933年始,刘永济先生通过开设课程和著书立说两种方式,在珞珈山下传播龙学。从教学方面看,他在33年的执教生涯中,为武汉大学培养了一批龙学人才,并为珞珈龙学的发展树立起优良的学风,珞珈龙学注重整体性、现实品格以及与教学相结合的学统也就此形成;从学术研究方面看,他的《文心雕龙校释》等著作文章,奠定了珞珈龙学在龙学界的地位和影响,并激励着后世学者为珞珈龙学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33.
星期天     
王佳鹏 《辅导员》2013,(14):121-121
<正>我喜欢星期天,爸爸妈妈全在家,一块聊天。看电视,上网,看电影,到书店,或上公园玩,真带劲!可是今天,却与往常不同了。妈妈为了锻炼我的做事能力,让我独自一人去买菜,可当我买完菜,却发现自己把一些名著里的人物"客串"了一遍。  相似文献   
34.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流行着一首非常优美动听的情歌——《教我如何不想她》,歌词清丽素雅。情感细腻缠绵,旋律柔和绵长。深受当时男女青年的喜爱。歌词的作者是在新文化运动中叱咤文坛的骁将刘半农先生。最初发表时题为《情歌》,后改为《教我如何不想她》。据作者的同学、好友,为这首歌谱曲的赵元任先生说.这首歌的表层意思是诗人对一个女子的思念之情.蕴含的却是诗人的“思念祖国和念旧之意”。  相似文献   
35.
《光明行》是刘天华于1931年春创作的。此曲以一支风格新颖、节奏明快、旋律豪放的二胡曲,确实可以说是作者创作的最为光明的一首乐曲了。在刘所处的时代,不仅政治上混乱不堪、黑暗无比,经济上国破家亡、民不聊生,而且在文化上尤其是音乐界更是"重西轻中",民族音乐已到了奄奄一息的程度。然而,刘天华对民族音乐怀着深厚的情感,这与他从小接触民族音乐与乐器有很大的关系。以后又学习了西洋  相似文献   
36.
罗开明  洪正福 《武当》2004,(4):61-63
刘百川(1870-1964)安徽六安人。少年家贫,放牧时期从山上老僧习少林拳术,后从杨澄云专习罗汉拳和罗汉神打功。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中武举。后开始走镖,曾任十九世班禅大师保镖。入关后,在山东、河南、河北、安徽、上海、江苏、浙江和香港等地活动,有“江南一条腿”之称。在香港,曾  相似文献   
37.
《红楼梦》是值得我们含英咀华的经典。书你一定读过,不过可不一定精通哦!快过年了,我们来一趟热闹的红楼之旅吧。先从第一关开始——第一关1.《红楼梦》中金玉良缘象征的是的和的,  相似文献   
38.
中国诗歌中的怀乡病源远流长。刘发扬的诗歌不仅继承了或思人伦,或念故园的这种怀乡传统,而且用“古典”和“乡村”构建起了一个文化的“故乡”,借以慰藉心灵。这是中国文学从乡村文明向都市文明转变过程中难以摆脱的心灵阵痛的表现。  相似文献   
39.
李明海 《师道》2015,(1):59-60
我们一直以女儿为骄傲。她刚读完幼儿园,我们就举家来南方了。她先后就读过两所小学,一所初中,一路跟着我的谋生足迹,读的都是民办学校,若叫"贵族学校",也无不可。外语特色,高度信息化,国学,也都是那些学校,在那些年月里,同步被重视和接触到的。情形可能是这样,接触的多了,反而会觉得,错过的更多。或许,时光能倒转的话,在女儿身上,一些方面,我们原本能做得更好些。她识字早,写字也早,对毛笔书法慢慢地有了些兴趣。那时候我在乡村小学教书,到年底,会给同  相似文献   
40.
中国自古以来法家就有轻视儒士文人甚至视之为"蠹"的传统。鼓吹评"法"批"儒"的时代把是"法"非"文"推向了极端。这些都与特定时代的统治权力之争有极大的关联。如今要想打着加强统治权的旗号行褒"法"贬"文"之实已无可能,是"法"非"文"由思想层面转向了语言形式层面,也就是以法律语言规范文学语言,以至文学语言尤其诗歌语言在某些法律学者的眼里"逻辑混乱,语言拉杂,病句连篇",其中刘大生教授的名文《病句走大运——从海子的自杀说起》很有代表性。文学语言与法律语言差异很大,对二者进行辨析有助于消除人们对文学语言尤其诗歌语言的偏见和误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