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0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731篇
科学研究   286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38篇
信息传播   143篇
  2024年   163篇
  2023年   498篇
  2022年   276篇
  2021年   766篇
  2020年   856篇
  2019年   1298篇
  2018年   696篇
  2017年   1097篇
  2016年   1341篇
  2015年   1355篇
  2014年   2331篇
  2013年   1805篇
  2012年   1217篇
  2011年   1202篇
  2010年   782篇
  2009年   463篇
  2008年   419篇
  2007年   242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51.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开展,教育的方式和方向也都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初中语文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载体,在素质教育开展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相对应试教育而言,素质教育更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特别是学生探究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52.
所谓的"素读"模式,乃是过去私塾先生所惯常采用的文章学习方法。此种方法的特点在于:无须让学生先行实现对文章内容的精深领悟,而是在私塾教师的带领下,学生随之对文章内容进行诵读,最终将文中的全部文字熟记直到能够出口成章的程度。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不妨尝试"素读"这一模式,以提升语文古诗词阅读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53.
新课标把“文化自信”列为核心素养之首,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将中华文化蕴含的“十大中国精神”渗透到教育教学各环节,培养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对中华文化充满敬畏感,坚持“两基本”“三带动”,用语文的方式教学语文、运用语文,还要有开阔的文化视野和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54.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是增长见识的手段。读书对青少年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鉴于此,本文以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材第三单元中的名著导读《骆驼祥子》为例,对初中生自主阅读学习的语文教学策略,提出了优选读物、巧用方法、日积月累、学思践悟的思考与建议,旨在让学生真正理解文本内涵,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55.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教师要与时俱进,采取多种手段构建趣味课堂,来达到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完成教学目标的目的。就此从课堂导入和如何构建趣味课堂这两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6.
<正>这几年,虽说我们的教材没有多大变化,但是,要想使课堂真正达到高效,我们的教学就得常教常新。要实现这个目标,我觉得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备课要更充分为使课堂教学更高效,我们要具体备教材,重复多次地朗读或诵读所要教学的课文,通过多读来尽可能多地发现知识点,再结合课文特点,提炼出适合本班学生特点的学习目标,然后设计出适宜的教案。此外,还要大量查阅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背景知识以及其他资  相似文献   
57.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中深入探究,并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使他们在预习环节、探究环节和巩固环节都能更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促使初中语文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58.
国家的发展与进步与教育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教职人员的重视。本文主要就目前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促进学生问题意识提高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59.
提问能够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提问对于教学的意义与必要性,在教学中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提问艺术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60.
语文是文化的载体,是知识传承的桥梁,具备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语文作文的教学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而作文的教学总是高耗低效,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研究和阐述,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