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9篇
  免费   0篇
教育   657篇
科学研究   14篇
综合类   6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1.
当利用导数来判断含参数函数的单调性时,问题往往会变得复杂,运算也会变得繁琐。其解答过程中会蕴含着几个层次的分类讨论,当它们叠加在一起的时候,需要我们有很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需要有一定的耐心。本文从例题出发,对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步骤进行了探讨和总结。对其中会出现的一些问题,也相应的给出了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2.
将函数化为关于自变量x的一元二次方程,把函数y看成常数,用判别式△来求函数的值域的方法叫做“△”法.“△”法是求函数值域的一种基本方法,但必须注意方程未知数的取值范围.下面举几例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23.
在电脑技术日新月异 ,普及程度日益高涨 ,计算机辅助教学又方兴未艾的平台上 ,计算器的使用会给我们带来一阵和煦的春风吗 ?回顾我国近几十年的数学教学史 ,考察以不同历史时期发明的科技产品为教学载体的三个里程碑 :算盘→计算器→电脑 ,我们不难深切地感受到 :曾有算盘如火如荼的岁月 ,也有当今计算机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年华 ,但惟独没有计算器红红火火的日子 .虽然早在 1 999年 5月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就以《数学教学中应重视计算器的使用》一文 ,向教师们发出了平地一声春雷般的呼吁 ,但三五年下来 ,春雷并未震撼出计算器使用的春…  相似文献   
24.
多元函数的最值问题,在初、高中数学竞赛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此类问题在高考中也逐渐出现,其涉及的知识面广,解法灵活多样,同学们要予以重视.本文以2011年高考浙江卷第16题为例,介绍求多元函数最值的常用方法:判别式法、配方法、消元法、构造法、不等式法、代换法等.  相似文献   
25.
<正>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有相交、相切和相离三种位置关系.处理此类问题的通常方法是:联立直线与椭圆方程,消元(消去x或y)后得到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再利用判别式"Δ"与0的大小比较就可以确定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若"Δ>0",则直线与椭圆相交  相似文献   
26.
我们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是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检测器”,即可判定一元二次方程实根的各种情形.除此之外,它在其它许多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建立等式、不等式,求方程中参数值或取值范围,证明与方程相关的代数问题,构造一元二次方程必定有解的代数模型,探究几何存在性问题等等.  相似文献   
27.
一、判别式求解法例1解方程组{x+y+9/x+4/y=10,①(x^2+9)(y^2+4)=24xy.②解由(2)整理成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为  相似文献   
28.
<正>我们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是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检测器",即可判定一元二次方程实根的各种情形.除此之外,它在其它许多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建立等式、不等式,求方程中参数值或取值范围,证明与方程相关的代数问题,构造一元二次方程必定有  相似文献   
29.
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深陷在题海中无法自拔而苦不堪言.怎样才能跳出题海,不做那么多的题又能提高学习成绩呢?用不同的方法做同一道题,既可以节省对题的审题时间,又复习了多种基础知识和熟练了多项基本技能,这是一种事半功倍的做法.我们通过做不太多的题,复习了全部的基础知识,掌握了众多解题技能,并且能够熟练应用,我们便不必再去做更多的题,也自然跳出了题海.因此,跳出题海的绝招之一就是在做作业时要追求一题多解.  相似文献   
30.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是中考命题的重点,应用极其广泛,特别在几何问题中,如果能抓住其本质,灵活地加以运用,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下面举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