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185篇
科学研究   160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6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在TRIPs框架下,对技术创新活动进行监测分析的重要性凸现.文章对技术创新监测方法展开了研究,建立了技术创新监测模型,以实现对产业和竞争对手的动态监测、分析与评估;在此基础上,利用专利数据对碳纳米管产业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62.
研究碳纳米管储氢前后的势场分布及其变化,揭示GCMC方法模拟碳纳米管储氢所得氢气分子形成一定分布的内在原因和碳纳米管吸附储氢过程。  相似文献   
63.
借助新型偶联剂,通过海藻酸钠(SAL)对碳纳米管(CNTs)进行修饰和改性,制备海藻酸钠-碳纳米管复合物,利用TEM表征了修饰后的MWNTs的表面形貌,借助全自动快速比表面积及孔隙度分析仪表征了MWNTs的比表面积和孔结构。考察了溶液p H值、温度、吸附时间、吸附剂的量等因素对海藻酸钠-碳纳米管复合物吸附水溶液中锌离子行为的影响。表征结果显示,利用海藻酸钠对多壁碳纳米管进行改性,提高了分散性、比表面积和孔径。实验结果表明:中性条件下的吸附效果均较酸性条件下的好,而在偏碱性条件下,溶液会发生沉淀,吸附不再是主要作用。在室温25℃,p H=6条件下,SAL-MWCNTs复合物对锌离子吸附平衡时间为60min,由Langmuir模型计算可知改性碳纳米管对Zn^(2+)的最大吸附量为84.50 mg/g。  相似文献   
64.
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同时测定土壤中的铜和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报道了自制的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同时测定铜和镉的电分析方法.该方法为:在浓度0.10 mol/L的CH3COOH-CH3COONa(pH=4.5)缓冲溶液中,以此修饰电极为工作电极,在0.1 V/s的扫速下,用线性扫描伏安法进行测定.当铜和镉离子的浓度分别为8.0×10-7~1.2×10-5mol/L和5.0×10-7~2.5×10-5mol/L时,线性关系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5和0.9993,加标回收率在95%~110%之间.用此电极同时测定土壤中的铜和镉,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5.
新型储氢材料——碳纳米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通过分析碳纳米管作为储氢材料对氢气这种新型能源储存作用的研究。对储氢的实验研究、储氢的机理和运算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66.
纳米复合材料进展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简要介绍了纳米技术在结构陶瓷材料, 催化材料、无机/ 有机复合材料和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进展概况.  相似文献   
67.
本文采用TEM、循环伏安、阻抗-电位等方法,研究比较了碳纳米管/纳米TiO2复合膜(CNT/nano—TiO2)修饰电极与纯纳米TiO2(nano—TiO2)膜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差异。大量细小的碳纳米管的存在,可起到阻碍TiO2纳米粒子的团聚作用,从而提高了CNT/nano-TiO2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68.
单壁碳纳米管膜在转动电解液中诱导的电流随电解液转动角速度、浓度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实验结果表明:该诱导电流随电解液的转动角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并与电解液的浓度和温度密切相关。碳纳米管的这种效应可作为一种新型的流体角速度传感器和能量转换器。  相似文献   
69.
深色比浅色吸光能力强,越黑吸收的光线越多。美国研究人员新开发出一种纳米材料,它对可见光的反射率为0.045%,不到普通黑色油漆反射率的百分之一,这是目前已知的最黑的材料。它是一种由碳纳米管形成的毯子,这些碳纳米管像直立的草一样排列,能够有效地吸收光。研究人员把材料表面处理得比较粗糙,从而进一步降低了材料的光反射率。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