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6篇
  免费   0篇
教育   555篇
科学研究   4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7篇
信息传播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1.
《务虚笔记》作为一部长篇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独树一帜的。它以罕见的勇气与冷静的视角探求人屹立在社会中的个体姿态,让我们看到一种由真正健全的生命本体论阐释的人的存在。并真正用个体叙事的手笔,为我们展现了人的内心世界在生命的风雨飘摇中所受的伤害与祝福。隐藏在深处的痛苦与孤独真的可以避开吗?一旦走进“写作之夜”,你便无处可逃——因为你不是原野上那些美丽的动物。  相似文献   
92.
通过分析对比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与张承志《北方的河》创作个性的不同特点。可知这两部优秀的知青小说,奠定了史铁生作为时代的深思者和张承志作为时代的呐喊者的创作基调,并影响了他们以后的创作走向。  相似文献   
93.
94.
师:今天的课上,要为同学们带来什么礼物呢?我想起了我们学校的一位校友,他叫史铁生。这位在我们学校毕业的学生,今年已经54岁了。21岁的时候,突然的重病使他高位截瘫。也就是在那一年,他的母亲也去世了,这么多年来,儿子一直用文字表达对母亲的感受。请同学们一起默读下面这段话。看你读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95.
随着岁月的流逝,人生的感悟,史铁生在经历轮椅生活33年的日子后,他的精神境界逐渐达到超然,他在《病隙碎笔》中写到:  相似文献   
96.
史铁生的作品中洋溢着深厚的宗教文化精神,尤其是对基督教文化的言说成为他作品中的一大亮点。在他的作品中,有着对人本的困境的关注,更有着对救赎的终极眷注。  相似文献   
97.
残缺人生境遇不可避免地带来人生苦难,当代著名散文家史铁生以其来自心灵深处对命运的感悟,以其独特的解读方式朴素而又真诚地阐释了对人类苦难的理解和救赎,为曾历经残缺人生境遇的大众提供了生命的启迪。  相似文献   
98.
高中《语文》第一册《我与地坛》教学参考书说,史铁生身残后,在地坛中思考着三个问题:第一,我的身体残疾了,我的生命是不是就此结束了?是不是就此一死了之?第二,我为什么要出生?第三,我应该怎样生活?对于怎样活的问题,园子里的生命给了他启示,他从中感悟到生命的真谛,积极进取的人生观战胜了消极颓废的思想,促使他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坚定地迈上了新的人生道路。  相似文献   
99.
史铁生小说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的悲剧思索的宿命论,如偶然性、荒诞性、不合理性、神秘性等,但表现宿命的主题并不是小说意义的全部,他的小说的意义在于企图超越宿命这个悲剧性命题的过程中,让人们理解生命的真正意义,用对生命意识的觉醒来超越充满宿命的生活,从而使他的小说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与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00.
在语文学科中渗透“生命教育”是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生命意识”,助其形成正确的“三观”。高中语文教材中很多篇目都是“生命教育”的资源,史铁生的散文名篇《我与地坛》便是其中之一。文章挖掘出该散文中浓郁的“生命内蕴”,并提炼出开展“生命教育”的着力点,以期更好地引领学生走进文字和作者内心世界,提升学生的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