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教育   35篇
科学研究   5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高洁 《现代企业教育》2008,(16):153-154
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第三条道路”思潮,是西方社会民主党面对全球化、个人生活的转变,以及我们与自然的关系等一系列变革而做出的积极地理论与实践的回应,它揭示了许多具有普遍性意义的社会问题,并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其成功经验对当今中国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2.
当代全球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全球化影响和播撒不只是停留在经济和国际交往层面上,它还表现为风险的全球化,各种风险犹如悬在人类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造就了一个风险的世界、失控的世界。对此,吉登斯用一个新的现代化理论———风险社会理论———来解答风险全球化的动因、景象,并提出了应对全球风险社会的思路,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全球风险社会理论,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认识到它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3.
乌尔里希·贝克认为人类社会已经从后工业社会进入到了"风险社会",吉登斯认为由于当今社会充满了危机和风险,我们的世界已经成为了一个"失控的世界""。风险社会"理论使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各种潜在的危险正在日益侵蚀我们的安全。研究风险社会及其特征对我们在风险社会中该如何生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4.
教师素质结构不是教师单方面的内部调整,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结构系统。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是解决社会理论中关于社会结构和个人能动性之间张力问题的一种尝试,它超越社会思想界的社会决定论和方法论的个人主义之间的对立,力图在社会性(客体性)与个人性(主体性)之间寻求一种理论综合,认为社会结构与个人相互建构、不可通约,为我们理解教师素质结构的重建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视角。  相似文献   
25.
胡河宁 《今传媒》2010,(1):51-52
任何组织都是由大大小小的结构组成的,这是组织内部最深层次的决定性因素。一个组织之所以区别于另一个组织,就在于其内部结构表现出的不同特质和形态。《吕氏春秋·用民》曰:"引其纲,万目皆张。"对于复杂的政府组织和工商企业组织的传播沟通工作而言,组织的结构与结构化形式就是纲。结构及其结构化的思维能通过大纲带动小目,使整个组织传播工作条理分明。  相似文献   
26.
陈文甜 《科教文汇》2010,(34):194-195
英国著名学者吉登斯是"第三条道路"这一理论流派的代表人物。"第三条道路"是其在全球化、世界性的冷战结束、社会民主党衰落及福利国家面临多种两难困境的背景下提出的,是对民主社会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超越。本文通过将"第三条道路"思想与此二者的比较,重点阐述了"第三条道路"在经济、国家与政府作用、对福利国家看法等方面的内容,并以此为基础,对吉登斯的积极福利思想进行了总结与论述。  相似文献   
27.
课程实施直接关乎课程质量,其实质是协调处理课程结构与课程行动的关系。吉登斯结构化理论以处理结构与行动关系闻名,其对幼儿园课程实施具有启示,即要思想上确立课程结构与课程行动之间的二重性关系,努力挖掘、梳理课程实施中的结构性特征以指导课程实践,充分发挥课程实施中课程行动的主观能动性以建构更加适宜的课程结构,以此形成课程结构与课程行动的良性互动来保证课程质量和立德树人效果。  相似文献   
28.
安东尼·吉登斯是当代著名的社会学理论大师之一,国内外学者主要关注他的结构化理论,而对他的自我认同理论关注较少.文章分析了<现代性与自我认同>一书的主要内容,总结出这本书所要表达的现代性条件下的自我认同是在反思性选择和反思性自恋机制作用下的一种建构过程,并总结出吉登斯自我认同理论具有的最重要的认识论价值就是,现代性条件下自我认同的方向首先是向内,然后才向外的,而传统社会里自我认同的方向则首先是向外,然后才向内的.而且,吉登斯的自我认同理论也带有理想化的色彩.  相似文献   
29.
全景式地正确说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的历史形成及其思想史的重现逻辑,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形成的前提.吉登斯也试图从历史唯物主义中找到资本主义形成史的理论源泉,他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解读,拂去了很多遮蔽历史问题的尘埃,把历史问题重置于栩栩如生的历史场景中,在历史的深处激活了唯物史观背后丰富的社会内涵;但是他拒斥历史普遍性规律,用实证性的要素推演历史,这种解读深层次的原因是与吉登斯对马克思"生产方式"的理论定位有误以及对现代性困境下突围路径多元化的盲目崇拜有关.  相似文献   
30.
吉登斯将时间的哲学概念引入社会理论,将现代性定性为起源于17世纪欧洲的社会生活与组织模式,由此追溯现代性的动力机制即时空分离、脱域机制、反思性;指出了资本主义、工业主义、监控和军事力量四大制度维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