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5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6403篇
科学研究   1055篇
各国文化   17篇
体育   65篇
综合类   443篇
文化理论   33篇
信息传播   559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198篇
  2016年   285篇
  2015年   480篇
  2014年   800篇
  2013年   694篇
  2012年   867篇
  2011年   877篇
  2010年   700篇
  2009年   688篇
  2008年   644篇
  2007年   500篇
  2006年   312篇
  2005年   278篇
  2004年   195篇
  2003年   168篇
  2002年   123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0 毫秒
41.
海南作为国际旅游岛,凭借其天然的自然环境优势,吸引了大量商务旅行游客,博鳌亚洲论坛、海天盛筵等国际盛会更是将商务旅游产业推向新的层次与高度。本文将对国际旅游岛商务旅游产业的优势、不足、如何更好地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2.
"支架"理论对商务英语会话课堂教学组织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和应用价值。教师以此理论为依据进行课堂教学,以话轮转换技巧和逻辑布局能力的获得为切入点,使学生获得较为理想的交际能力。可运用BEC口语测试模式对学生的商务会话语篇能力进行评定,搭建起"支架"式的商务英语口语课堂。结合商务英语写作教学,提升学习者商务英语会话语篇获得能力。  相似文献   
43.
语言的使用是交流的人类重要工具,在语言使用中语境语义的异同与语义文化有着重大的联系。在日语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语言的学习对词语句子等的具体语义进行准确把握,是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在日语教学过程中,融入文化教学导向成为现阶段语言类学习的方向和有效方法;同时,日语教学的文化导入也是提升学习者和使用者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4.
近年来,随着中日经济、文化层面的交流日渐深化,高校中日语教育的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在师资充裕的条件下,日籍教师已不单纯教授口语、视听、写作等课程,也普遍地担任起精读课的教学任务。众所周知,精读课是培养"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的综合性课程,而且,其与母语有着难以切断的联系。由此,备受外语教育界青睐的"直接法"出现了局限。到底在高级日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直接法与讲授式教学法各有着怎样的利弊呢?笔者将在自身有限的教学经验下尝试对两者进行比较,并探讨其互补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5.
名片在现代社会是一个人身份的象征,当前已成为人们社交活动的重要工具。在社交场合,名片是自我介绍的最简便、快捷的方式,因此,名片已经成为我们现代人与陌生人搭建沟通平台的最直接又有效的手段之一。在不同场合应当使用不同的名片,这样可以给对方留下不同的印象。比如说,一般社交名片只印姓名、联络方式、传真等;而商务名片就需要添加职位、公司地址等相关信息,以增强彼此的可信程度;社交名片相反就不需要那些繁杂的职务、头衔等,否则容易增加与朋友之间的距离感。  相似文献   
46.
推客     
《当代体育》2011,(21):13
  相似文献   
47.
"写"是日语学习者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为了提高日语学习者的写作能力,笔者在日语专业低年级写作课上尝试使用讨论式学习法;结果表明,讨论式学习法的教学效果明显好于传统教学方法,是值得推广的日语写作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48.
本文针对科技日语文章的内容及特点,就科技日语翻译过程中的词义选取问题进行了阐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49.
张丽丽 《广西教育》2014,(42):107-108
分析当前我国职业学校日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应为学生普及日本文化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对学生展开全面而科学的教学评价,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及多种教学手段等,提高日语教学的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0.
林清野 《内江科技》2011,32(10):58-59
传统的计算机教学仍注重的是教师的教,而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导致了教与学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而建构主义提出应该将教学中的主客体连接起来,使得知识的建构变成双向的,通过“情境”、“会话”、“协作”、“意义建构”四个学习要素的运用,为计算机教学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