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篇
科学研究   10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十一五”期间江西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高等教育规模与该国或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呈现高度相关,高等教育发展过于超前或滞后,都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从时间序列的角度,选取上世纪90年以来的相关统计数据,通过回归模型的分析,证明江西目前高等教育规模基本符合本省经济发展水平要求。随着经济的腾飞,在未来五年,江西高等教育规模还将有较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32.
基于中国传统社会的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结构具有内在的稳定性,本文采用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估算近代中国的城市化率.这一研究方法,同时也解决了因中国近代城市人口统计资料奇缺而导致的衡量城市化率的困难和失真,并在勾勒城市化率变化曲线的基础上,划分中国近代城市化发展的阶段性.  相似文献   
33.
有研究表明,当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折合人民币约7000元),意味着其城市化率也随之增高,应达到65%左右。在常熟人均GDP超过1.2万美元的情况下,常熟广播尤其是农村广播的发展却风生水起、有声有色。这说明了什么?在这样的发展中,居民因经济结构的改变而带来的消费需求结构的变化,在其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相似文献   
3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城市化率,扩大城市规模,提升其功能,建立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模式和科学的城市发展规模,是当前经济界和理论界面对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通过对城市规模成本和收益的分析,力求提出符合国情的最优城市规模,以免防止城市规模的盲目扩张以及中小城镇发展的非规模性。  相似文献   
35.
城市历来兼具利害的双重性,祸福相依,不可轻视。城市飞速发展的现实和未来,首要的和突出的特点是其模糊性和风险性。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高速发育阶段(由城市化率30%这一临界点至65%-70%的第二临界点)与中国现代化社会的成型阶段刚好吻合  相似文献   
36.
《海淀走读大学学报》2011,(4):F0002-F0002,F0003
城市历来兼具利害的双重性,城市飞速发展的现实和未来,祸福相依,不可轻视。 首要的和突出的特点是其模糊性和风险性。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高速发育阶段(由城市化率30%这~临界点至65%-70%的第二临界点)与中国现代化社会的成型阶段刚好吻合,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历程显示,这是一个国家从相对落后向相对发达前进的转折点,但也是各种矛盾;  相似文献   
37.
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必将引起劳动力大量地从农业转移到非农业,从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根据专家的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将由目前的42%推进到55%左右,这就意味着平均每年增加约1%,也就是说每年有1000万-1200万左右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五普”表明,目前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64%,农业劳动力占全国总劳动力的50%左右,即4.4亿农村劳动力,按照城市化发展进程,估计到2020年将有2.2亿-2.3亿剩余劳动力要从农村转移到城镇。这里的剩余劳动力是指从农业产业中分离出来的大量剩余劳动力,一部分指刘易斯所说的无效劳动力,就是劳动力的减少不会影响农业总产出,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为零;另一部分指费景汉一拉尼斯所说的低效劳动力,即边际生产率虽大于零,但小于工资的劳动力。  相似文献   
38.
处于不同发展水平和不同收入阶段的国家,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特征不一致,城市化对能源强度的影响也可能不同。采用52个国家1980—2010年的数据,利用面板门限回归计量方法,以人均收入水平为门限变量,检验城市化对能源强度的非线性影响,分析表明:城市化与能源强度之间存在显著的双门限效应,在不同收入水平下两者之间的关系存在差异;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将降低能源强度,而工业化水平的提升会提高能源强度;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将增加能源强度,其中,处于中间收入水平的国家的城市化对能源效率提高的负面影响最低。从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来看,城市化对能源利用效率最大程度的负面影响还有一段“缓冲时期”,应转变城市化发展模式,提高城市化质量,充分发挥城市化的集聚效应和规模经济。  相似文献   
39.
1.人均收入水平持续上升.收入差距继续扩大 “十一五”时期,城乡居民收入将持续上升,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将增长7%.到2010年达到253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5%,到2010年达到6400元。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的消费需求将从舒适型向发展型转变,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也将从侧重量的增加转向更注重质的改善。消费需求的扩张以及结构的升级,既可为新产业的成长,也可为传统产业的继续发展创造需求空间。粗略计算,城市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约拉动最终消费增长1.6个百分点。那末,“十一五”城市化率年均提高1.36个百分点,每年可以拉动最终需求增长2.1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0.
经济增长是城市化水平提高的主要推动力量。本文对河南省的城市化水平和经济发展采用半对数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较好地刻画出城市化率与GDP增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