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763篇
科学研究   22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15篇
信息传播   1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多媒体课件类型多种多样,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何种结构类型的多媒体课件对知识进行表征,将有助于学生获得和运用知识呢?本文从陈述性和程序性两大知识类型来阐述不同类型的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制作。  相似文献   
82.
数学教学中大力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打好发展的基础,具有根本的重要性.本文以中学数学基础知识内涵的界定及其理论依据为基础,讨论基础知识的理解、内容确定和安排,以及基础知识的教学等问题.  相似文献   
83.
分配正义:建设生态文明不可或缺的伦理之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紧张的人地对峙及其带来的灾难性生态后果是生态文明话语凸显的存在论境域.然而,人地危机不过是人际危机的表象,社会利益分配不公及其导致的利益失衡和贫富悬殊乃是生态危机的重要根由.因此,在建设和发展生态文明的当代中国实践中,分配正义理应成为其不可或缺的伦理维度和价值守护.  相似文献   
84.
在高中物理知识体系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力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人们应用动力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性知识.学习了功和能的知识后,很多同学片面地认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个做正功,另一个必做负功,甚至还认为正、负功的代数和总是为零.  相似文献   
85.
互联网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开始进入信息化网络社会。而信息化社会许多知识与资料,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以及其他途径快速便捷地获得。因此,课堂教学中,陈述性知识的传授已经不再那  相似文献   
86.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本质是一种问题解决的能力,是一种学习结果。它由写作内容知识(属写作陈述性知识)、写作技能(写作程序性知识)和写作策略性知识等三类知识构成。学生写作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实质上就是这三类知识学习和迁移的结果。运用知识分类理论指导作文教学,可以扎实训练学生的写作基础,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87.
数学"四基"中"基本活动经验"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数学活动是人类对待外部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是人类进行数学抽象与数学应用的实践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活动的形式或过程多种多样,但最基本的是"演绎活动"与"归纳活动".数学活动经验是一种过程性知识,是在数学活动中所形成的一种"活动图式",主要由感性知识、情绪体验和应用意识3种成分构成.在众多的数学活动经验中,最为基本的是归纳活动经验和演绎活动经验.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与数学"双基"和"数学基本思想"相互依存,共同构成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88.
文章依据中小学教师参加远程培训时在网络学习论坛中发帖与回帖的状况,追溯分析其学习动机。从需要层次入手,进行了类型化学习动机分析;从论坛学习讨论状况入手,进行了境域化即时学习动机分析。并立足辅导教师,初步提出了相关的应对方式,以提高基于电脑网络平台的远程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89.
文章以当代女性知识分子叶紫的婚姻生活为载体,融合中国当代生活中的种种时代因素,从近40年的政治与社会的历史变迁中,展开一个知识女性叶紫追求生命和生存尊严的故事.表现了作者对女性的特别关注和敏锐的把握,展现都市女性困惑及对生活、事业、爱情、婚姻的思索.  相似文献   
90.
广义的知识观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所谓的陈述性知识,是指个人能用语言进行描述的知识,也称描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则是个体难于清楚地描述,“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推测其存在的知识”[1],也称为实践性知识。作为纯书面考试,中考语文试题所考察的均为陈述性知识。但多数试题并非纯记忆性试题,学生得出答案仍需进行思考转换,如此,程序性知识并未在语文考试中缺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