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9篇
科学研究   21篇
各国文化   29篇
体育   55篇
综合类   11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5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在北京地区的辽金墓葬的考古发掘过程中,发现许多带有精美壁画的墓葬。由于墓葬壁画长期处于封闭的环境内,如何保护墓葬壁画的问题成为考古工作者的首要任务。墓葬壁画的保护要始终以维护原状为核心,运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并结合我国传统的艺术手法,对墓葬中的壁画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墓葬壁画的保护内容要从用料组成、机变理论、保存环境、修复技术四个方面进行保护,并且提出了墓葬壁画保护的七个原则。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大背景下,对于辽金墓葬壁画的保护,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同时为研究辽金时期的社会生活、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32.
话说盗墓     
刘军 《百科知识》2007,(1S):47-49
盗墓是一个古老的“职业”,盗墓者的产生几乎与墓葬的兴起是同步的。《庄子》、《吕氏春秋》等古籍中已经有关于盗墓技术的详尽记录。历史上记载的被盗最早的墓葬是距今约3600年的商朝第一代王商汤冢,在距今约2700年的西周时期即被盗。到近代中国,盗墓行为蔚然成风,盗墓行为最烈、技术最为先进的地方首推洛阳与长沙。20世纪二三十年代,洛阳盗墓行径曾经震动世界。长沙的职业盗墓者被称为“土夫子”。据有关专家考察,长沙有些战国墓葬竟然“前后被盗过六次”。  相似文献   
33.
2000年7月至10月,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位于成都市商业街58号建筑工地抢救性发掘清理一墓葬遗址。经过三个月的发掘工作,取得了重大发现与收获,确定为这是一座在四川地区同期未有见过,时间为古蜀开明王朝中晚期约当战国早期的大型多棺合葬的船棺、独木棺墓葬,初步推测这应是一处极其罕见的古蜀国开明王朝王族甚或蜀王本人的家族墓地。专家们认为该墓丧葬方式之独特,葬具数量之多、体量之大堪称全国之最,为研究古蜀国历史文化及丧葬制度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34.
固原北朝文物考古的序幕揭开于1981年北魏漆棺画墓的发掘。迄今为止,已经发掘清理北魏、北周墓葬八座,出土了大量带有或受中亚与波斯风格影响的文物,引起了考古和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充分证明了北朝时期贯通中西丝绸之路兴盛时固原在东段北道上的咽喉重镇地位,以及在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5.
陈永红 《历史学习》2001,(10):41-42
有,只是教材换了一种称呼:“稷”。其实,粟、稷、谷,都是指一种粮食作物,脱壳后叫小米。在西安半坡村等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遗址和墓葬中,都发现有炭化的粟粒、粟壳,从远古时代一直到南北朝,它都在我国北方粮食作物中居首要地位。  相似文献   
36.
半环陇山的戎族青铜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秋战国时期,在今甘肃东部和宁夏南部及毗邻区域,生活着“西戎八部”和其它大大小小的戎族部落,它们共同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即“戎族青铜文化”。该文化归属于“中国北方青铜文化”,但又具有鲜明的区域特征,既受到了鄂尔多斯式青铜器的传播冲击,又汲取了关中地区秦人及中原地区华夏族的先进文化因素,是一种典型的地方文化类型。  相似文献   
37.
学界对史前墓葬的考古研究很长一段时期内在某些领域有“公式化”的结论。这样论证及解释有可质疑之处:1,许多学者将随葬品差别出现的时间无限上升,结果自相矛盾;2、随葬品的多少与墓主本身的财富是否有必然联系;3、古人厚葬及其起源如何解释,有宗教意义上的墓葬吗;4、先入为主的观念能否说明墓葬中体现的早期氏族战争中个人作用,能完全不顾墓葬者或其操办者个人的品质吗?这些质疑对史前墓葬考古研究有补充意义。  相似文献   
38.
敦煌佛爷庙湾墓群发掘的6座唐代模印塑像砖墓中,其中弧方形的墓葬形制参照长安地区唐墓可知属高等级墓葬。文章分析了墓葬年代、墓葬等级及P.2523《敦煌名族志》的编撰年代,认为两者均为开元年间,因而认为M123、124、125等墓为外任归葬的敦煌望族——阴氏家族墓葬,其中阴稠或阴仁协以及阴仁希可能与M123具有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39.
李永乐 《收藏》2010,(2):107-109
徐州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在汉代有重要的地位。两汉400余年间,此地先后被封为楚国、彭城国和下邳国等。西汉时期,徐州一带的诸侯王、列侯以及文武重臣、贵族豪绅等甚多。汉代重厚葬,玉类器物备受宠爱。徐州西汉墓葬出土的玉器有10余种,敛葬玉器是其大宗,有玉衣、枕、面罩、握、琀等等。玉枕是众多敛葬玉器中具有代表性的器物,不仅发现数量多,而且材质、设计、制作等都堪称一流。  相似文献   
40.
陕西历史悠久,人文积淀厚重,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拥有特殊地位。《收藏》杂志推出的陕西专号,有助于读者系统了解陕西特有的文物遗产和三秦文化,激发读者亲身领略陕西文物瑰宝的浓厚兴趣,必将推动更多的人们到陕西来探古寻幽,领略中华文明的精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