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07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69篇
教育   12041篇
科学研究   785篇
各国文化   33篇
体育   70篇
综合类   489篇
文化理论   56篇
信息传播   855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47篇
  2022年   184篇
  2021年   177篇
  2020年   187篇
  2019年   149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239篇
  2016年   322篇
  2015年   594篇
  2014年   1171篇
  2013年   878篇
  2012年   951篇
  2011年   1137篇
  2010年   1022篇
  2009年   998篇
  2008年   1138篇
  2007年   885篇
  2006年   675篇
  2005年   486篇
  2004年   506篇
  2003年   515篇
  2002年   497篇
  2001年   382篇
  2000年   283篇
  1999年   182篇
  1998年   111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0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在中国词史上,北宋初期的词人柳永率先在创作中大量使用了铺叙手法。宋代词论家李之仪在《跋吴思道小词》①中指出,唐五代作词,大抵以《花间集》中所载为宗,然多小阕。至柳耆卿始铺叙展衍,备足无余,形容盛明,千载如逢当日。这一点,柳永的代表作《雨霖铃·寒蝉凄切》即为明证。  相似文献   
102.
通过总结实际教学经验,笔者发现学生对于固定的英语词汇理解以及记忆并没有严重问题,主要矛盾主要是与他人用英语交流时如何能从大脑中快速搜索所需词汇,并且适当、得体的运用在实际交流中。一切语言的共性就在于语言的记忆和存储的载体并非是孤立的单词或词语,而是按照一定组合方式进行排列,形成具有一定逻辑关系的短语或语句,即形成词块来表达语者的想法或思路,以提升语言输出的流利性、准确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3.
词块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常被教师采用,旨在通过系统性的输入,经过教学强化沉淀,最终转化为学生的知识成果。本文将从词汇教学的各环节对词块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4.
李鑫庚 《语文知识》2012,(2):116-117
本文探讨南阳方言中"孙"、"毛"、"皮"、"精"、"篓"、"包"、"虫"、"菜"、"蛋"、"头"、"种"、"僧"、"脸子"等名词性詈词后缀的意义及所成词的意义和用法,并总结出南阳方言詈词后缀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5.
106.
俳谐词一直是宋词研究者关注的边缘地带,但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不少学者开始关注俳谐词,研究者们对俳谐词概念的界定进行了拓展,认为不仅包括让人觉得有趣的作品,还涵盖了不符合儒家传统诗教的词作。论者对俳谐词作家的关注主要集中于苏轼和辛弃疾,认为二人由于坎坷经历造成的内心愤懑成为其创作俳谐词的诱因。此外,对俳谐词产生原因的讨论主要是从历史和社会背景、文化氛围以及文人性格诸方面展开的。  相似文献   
107.
分析近几年的高等职业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英语试题,不难发现,附加疑问句不仅是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语法教学的重点,而且是中等职业学校升学考试的重点内容。正确选用附加疑问句的肯定或否定形式、主语、功能词及答语是理解和掌握附加疑问句的关键。为此,本文就如何正确选用附加疑问句各种成分及答语进行归纳和分析,以期对参加中等职业学校升学考试的考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8.
词汇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文化也影响着词汇的发展。本文探索和研究潜入性文化的词汇教学,通过导入法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词汇,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9.
宋词流派的划分问题是词学界长期论争而至今未尚圆满解决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自从明代提出婉约、豪放之分后,不同的说法纷纷出现。宋词流派研究总的趋势是走向精细化.但在某些具体问题上,可能不会出现定于一尊之论。  相似文献   
110.
《太原大学学报》2016,(5):45-48
苏轼词中各类意象丰富,"小舟"意象贯穿苏轼整个词作生涯,并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内涵。苏轼写词之初至被贬黄州之前,小舟在苏词中只是一种简单的交通工具或是词中无足轻重的一种景物;黄州时期,"小舟"意象呈现出归隐的内涵,也代表了苏轼想要追求自由、安定生活的态度;离开黄州之后,苏轼经历了政治生涯的最高峰和最低谷,几经起落,"小舟"意象的内涵转而变成一种绝无屈服的精神,更是一种洒脱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