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0篇
教育   81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作为孔子言论集的《论语》一书,不仅给我们呈现了孔子的好学、勤学形象,而且提供了他关于学习的一些思想。分析这些学习思想,对于我们深化学习认识,提高学习能力大有裨益。一、学以致道子夏日:"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在这里,《论语》以子夏之口道出了孔子对学习目的的认识,学习的目的在于获得"道"。孔子所谓的"道"指的是仁,对内以君子甚至圣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加强修身,不断提升精神境界;对外"推己及人",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  相似文献   
82.
孔子曾周游中原列国讲学十余年,在中州培养的弟子数量多,素质高,名列“七十二贤”的就达十七人。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生平事迹史载或阙或漏,语焉不详。稽考文献,为这些孔门弟子立传,再现历史真实,并给以恰当评论,颇有意义。  相似文献   
83.
子贡是《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出场次数最多、成就最大的一位 ,也是司马迁最着意用笔的人物。司马迁在子贡身上不仅倾注了深深的赏爱之情 ,也寄寓了他对理想人格的追求、道德判断的标准和审美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4.
反道德的道德高标——子贡赎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国的法律规定,如果鲁国人在外国沦为奴隶,有人出钱把他们赎出来,可以到国库中报销赎金。子贡有一次赎了一个在外同沦为奴隶的鲁国人,回来后拒绝了国家赔偿给他的赎金。孔子说:“端木赐(子贡的名字),你这样做就不对了。你开了一个坏的先例,从今以后,鲁国人就不肯再替沦为奴隶的本国同胞赎身了。你收回国家抵偿你的赎金,不会损害你的行为的价值:你不拿国家抵偿的赎金,就破坏了鲁国的那条代偿赎金的好法律。”  相似文献   
85.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对学生的言行举止会产生重要影响。孔子很重视从师。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主张学无常师。以善者、能者为师,所以当有人问子贡:“仲尼焉学?”子贡回答说:“……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孔子是主张尊师的,但不是盲从。  相似文献   
86.
孔子犹江海 赵简子①问子贡②曰:“孔子为人何如?”子贡对曰:“赐不能识也。”简子不说③曰:“夫子事孔子数十年,终业④而去之,  相似文献   
87.
被誉为中国首善的陈光标,在众多争论和怀疑声中坚持履行着他对好人和好事的标准,以此诠释着他认为的慈善之道。行。有人要是忘了,我会直接去找他要。我做了好事,为什么你不给我荣誉呢!他喜欢荣誉,喜欢褒奖。荣誉对我的促进作用非  相似文献   
88.
春秋时期,卫国大夫孔圉死后,被谥为"文",人称孔文子。子贡问:孔文子为什么能获得这样高的谥号?孔子回答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见《论语.公冶长》)"不耻下问"就是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或学识比自己  相似文献   
89.
你知道吗     
《小学生》2008,(9)
子贡以太阳月亮喻孔子孔子的学生子贡,聪颖好学。一次,鲁国一位大夫在人前贬低孔子抬高子贡,子贡非常气愤。他当即以房子为喻,说老师的围墙高十数丈,屋  相似文献   
90.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学习其间议论行事的一部书,也是最能体现孔子思想的一部论著。孔子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是一名当之无愧的教育家。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要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关注的是孔子的教育思想,汲取孔子的教育艺术,以便对我们教育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