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9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5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梅尧臣是宋诗的重要开创者。他异常勤奋,在广泛学习唐人的基础上,努力锻炼诗艺,拓展了诗歌的题材,并创造了多样化的艺术风格。梅尧臣与同辈诗人多有唱酬,又乐于提携后辈;在梅尧臣身后的宋代诗人中学梅诗者代有其人。  相似文献   
22.
李然 《现代语文》2010,(5):48-50
作为乾隆时期的著名诗人,蒋士铨在当时诗坛具有独特的地位,一方面,他与当时著名的诗派"性灵派"的代表袁枚和赵翼被并称为"乾隆三大家";另一方面,他的诗学又不同于性灵派,而是在豪荡中自有一股磊落迂回之致,带有宋诗派的痕迹。本文从蒋士铨的学诗历程和他的交游出发,试图考察他的诗学源流,阐述清代江西诗风对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3.
钱钟书先生宋诗研究博大精深、成就斐然,其博通精思的特点突出地体现在全方位、多层次地阐述宋诗学的重要命题,为宋诗研究在方法、材料、视角、观点上提供了范例与启示。他的宋诗研究,至少可归纳为六个层面:一是诗史脉络的建构。《宋诗选注》的81篇诗人小  相似文献   
24.
台湾宋诗研究的现况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五十年来台湾宋诗研究之五项现况,包括:研究基地,以台湾大学、师范大学、成功大学、东吴大学为主;研究学,为毕业于上述四校之老、中、青三代学人;研究选题,较集中于大家名家作品之考察,选择诗话笔记作学位论尤多;研究方法,大多采用归纳法、分析法,间有运用比较学、科际整合法;学术专刊,以成功大学主编《宋代学研究丛刊》、津出版社发行宋诗专最为大宗。复就目前研究现况之优长或缺失作检讨,提出展望意见,以策励来兹,自勉勉人。  相似文献   
25.
宋词的发展和繁荣离不开宋诗的影响和支持。宋词在发展进程中不断吸收诗化异质,特别在主体形象和理性精神方面二者之间的深刻联系,表现出宋代诗词畛域逐渐模糊化的内在必然性。  相似文献   
26.
王安石好作翻案诗,早期的翻案诗多在立意上翻新,包括转移视点执其一端立论和推陈出新两种主要方式。这一类翻案诗多为咏史诗,"有所为而为"的写作态度使之精深峭拔,最见荆公襟怀,必须结合王安石的政治关怀和当时的政治背景来解读此类诗作,泥于字句很容易与原旨产生偏离。王安石晚期的翻案诗创作多为诗法翻新,主要包括反用前人诗意及典故、章法上的推倒扶起和句法上的前后反覆三个方面。此类诗为宋诗新变指出了一条新的门径,以往文学史研究多强调荆公体或半山体对唐诗的回归,对此多有忽略。  相似文献   
27.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对宋诗的批评蕴涵着审美批判的意味,尊唐抑宋的理论,不仅成为后世诸多诗评者不可忽视的理论依据,也影响着中国诗学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28.
宋诗的创作特点与唐诗有别,数十年来对宋诗的评价因时代风气影响而难言公允。黄庭坚的诗歌创作擅长使用典故并创造出独到的艺术成就,其用事如出唇吻使人不觉的能力令人惊叹。也在唐诗创作极其成功的基础上另辟蹊径,开创出与唐诗并驾齐驱的崭新天地。对黄氏诗歌创作方法及其成就应有新的评价思路。  相似文献   
29.
理趣化的现象是宋代诗歌的显著特点.它在宋代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思想背景下形成,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理趣化的特质使宋代诗歌既具有艺术的审美趣味,又具有哲理的思辨色彩,从而构成了宋诗独特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30.
陶渊明和杜甫在宋代被推尊为典范,是宋诗发展过程中追求和谐的内在需要。诗人追求"仕"与"隐"之间的和谐,是陶、杜成为典范的人格因素;诗人对诗歌技巧与平淡自然的并重,是陶、杜成为典范的艺术因素;诗人追求身与心之间和谐的需要,进一步推动了陶、杜成为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