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1篇
  免费   1篇
教育   1186篇
科学研究   24篇
各国文化   32篇
体育   41篇
综合类   47篇
文化理论   11篇
信息传播   16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5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刘启恕 《语文天地》2011,(17):62-63
祖国、江山、苍生三者往往联系在一起,彼此命运、遭遇息息相关,提起其一,必然想起其二。"割据江山,拓土万里"是封建统治者孜孜所求;"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乃封建帝王至高霸权。江山在掌,苍生受蹂躏,江山也为之变色,这是有志者所不愿见到的!"美乎哉,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史记·孙子吴起列  相似文献   
72.
相对中国来说,西欧封建商业的发端是低次层的,在时间上晓得多,在水平上原始得多。但到16~18世纪,西欧封建商业演出一场“商业革命”,在并完成了从封建方式向资本主义方式的过渡。这种变革的成功得益于良好的国内政治环境和复型大农业的兴起、人口的流动和世界贸易的开拓。这些经验对我国今天的发展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3.
朝雨渭城     
(一)渭城朝雨浥轻尘,滚滚渭水从咸阳城南流过,河面宽阔,好像一幅舒展开的画卷,展现着历史车轮辗过的痕迹,描绘着远古苍老的梦境。到底是渭水更清,还是泾水更清?自  相似文献   
74.
鲁迅小说《祝福》发表以来,强烈震撼着读者的心灵,激励着人们同封建主义进行斗争。作品之所以具有如此巨大的感染力,是因为它的主人公祥林嫂被黑暗的封建社会吞噬掉的悲剧,真实地反映了传统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控诉了吃人的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礼教,形象地揭示了反封建斗争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人们在分析《祝福》中的祥林嫂时,谈到她死于何时...  相似文献   
75.
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家属战争。作认为,其失败原因是:领导集团过早封建化.给太平天国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关键时刻领导人决策失误,贻误了许多有利时机;缺乏合乎民心、合乎当时中国国情的革命制度与措施;阶级力量对比悬殊过大等。  相似文献   
76.
宦官专权是我国古代特有一种历史现象,有关宦官专权原因的探讨,国内已有不少观点问世。本文试图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就宦官专权的根源、原动力和社会条件展开分析和透视,以揭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宦官专权的内在必然性。  相似文献   
77.
“封建”这个耳熟能详的名词我们已经用了近百年,我们已经习惯于把战国至清代称作封建社会,我们还以“封建”为前缀创造出了一系列名词,长期以来并没有人对此提出过疑义,但是近年来一些学者却对“封建”的概念及相关问题提出了质疑。这不啻于彻底动摇了几十年来我们所奉行的理论基础,也必定会给史学界乃至整个社会带来地震般的震撼。针对这一疑问,有的学者旗帜鲜明地表示支持,并将其作为自己的理论前提与研究基础;有的学者表示怀疑,并展开了具体而细致的研究;还有一部分学者力图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旧理论与新观点的统一。兹据所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8.
周朴园是一个由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资本家,既有封建地主阶级所传承的化基因,又有新兴资本家原始积累时期的一切反动特征和野蛮本性。他的性格特征是专制、虚伪、狡诈、阴险、自私、血腥、残酷。周公馆在他“有序”而残酷地统治下最终毁灭了,所有的人都成了那个封建伦理秩序的牺牲品,“吃人”的周朴园自然也是一个“被吃”,他是那个时代的祭品。  相似文献   
79.
在中国人民大学念书时,曾通读恩格斯的<反杜林论>,有句话一直记着:"一切宗教,不是别的,正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支配着人们的那种外界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踏进社会生活,始终做文化事务,少不得寻访过书院、道院和寺院,渐渐对浸染中国社会数千年的儒、道、佛三教有一些孔隙之见.偶尔也同研究者们讨论些教义和掌故,知道儒教中的"孔子创教"说,始于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晓得道教中的"教祖老子",乃是张道陵传人们的"攀龙附凤";明白佛教之传入中国,得益于汉明帝刘庄西域求法迎来的迦叶摩腾和竺法兰,而生卒于曹魏末年至西晋的朱士行才为东方僧人之开山.当然,这些支离破碎的常识不足以创作什么文字,更难以发表什么见解.如今动笔来写这篇短文,完全由于读了四川人民出版社新近付梓的钟国发的新著<神圣的突破--从世界文明视野看儒佛道三元一体格局的由来>.  相似文献   
80.
中国现代文学大师巴金的小说《家》与日本近代自然主义作家岛崎藤村的同名小说《家》在中日文学史上分别占有重要地位。两部作品在相同题材和主题背后,隐藏着同中有异的文化结构。两位作家虽采用了不同的表现方法,但都从自传体角度阐释了封建家族制度的罪恶与根源,揭示了封建家族制度必然走向灭亡的命运,表现出不同的文化形态和内涵。巴金的《家》承载着儒家文化的精髓,岛崎藤村的《家》则包含着神道与儒教相融合的多元文化的神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