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1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9篇
教育   6536篇
科学研究   382篇
各国文化   42篇
体育   308篇
综合类   250篇
文化理论   36篇
信息传播   489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237篇
  2014年   593篇
  2013年   562篇
  2012年   704篇
  2011年   757篇
  2010年   638篇
  2009年   522篇
  2008年   858篇
  2007年   556篇
  2006年   308篇
  2005年   282篇
  2004年   295篇
  2003年   296篇
  2002年   233篇
  2001年   174篇
  2000年   143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31.
教育对培训和形成创新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要培养创新性人才,要改革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尤其注意培育创新意识,扶持创新行为,塑创创新性能。  相似文献   
32.
十八世纪,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末世,它的特质是:一方面,腐朽的一切仍处于统治地位,却已露出摇摇欲坠的端倪;另一方面,新的思想向旧的一切开始了虽不强大却是根本性的冲击,因此,都在动摇着封建主义大厦的根基。这时产生的三类形象——败家子形象、卫道形象、新生事物的形象,都在不同层面揭示着封建社会已近末世的信息。《红楼梦》中的三类男子形象正具有这样的化内涵。  相似文献   
33.
独特的形体是构成词的特质的重要因素。词的标题形式具有形体美,词的体制结构具有形体美,词的句式具有形体美。对于爱情、思恋等相关主题的大量描写是词在内容承载上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34.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又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教育就是持续地培养良好习惯和持续地矫正不良习惯的过程什么是习惯?许多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的定义不尽相同。有的认为“习惯是一种自动化的行为方式”;有的则说“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最近,更贴近素质教育理念的释义是“习惯是人的素质的外显行为,高素质则是良好习惯的升华和结晶”。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实践中,经过环境的影响,特别是教育的训练所形成的稳定的行…  相似文献   
35.
影游融合是影视与游戏的“再媒介化”。影视与游戏具有媒介共通性与差异性:都是“前框架性”叙事结构,但游戏偏于“玩家嵌入”与空间链接,影视偏于镜头组接;都有认同美感,但游戏是体验认同,影视是情感认同。影游融合在叙事层的具体方式为“文本跨媒介”改编与“游戏框架”式叙事搭建。影游融合的“及时反馈性”可以满足受众的“控制”心理诉求。  相似文献   
36.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存在阅读书目有限,阅读经验不成熟,阅读方法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缺乏阅读计划,对阅读深层次功能没有自觉意识,书目选择盲目等问题,文章提出“阅读性格”概念,将阅读性格分为随机型、时尚型、消遣型、博学型、文艺型、人文型、时事型、学习型和专门型等9种类型,从学校视角出发,对个体作出了阅读性格诊断,并提出指导、加强或纠偏建议,为阅读推广工作的分类指导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7.
2006年春天,电影《王的男人》在亚洲掀起了一波票房狂潮,韩国男艺人李俊基成功地出演了一个具有女性特质的小丑形象,舆论都称其为“比女人还漂亮的男人”,在全亚洲引爆“漂亮男人综合征”。在中国,流行大江南北的《流星花园》捧红了四个长相出众的男生F4,娱乐圈中便掀起了一场浩浩荡荡的美色改革,美男开始取代美女得到越来越多的观众的赏识,大众媒介正着力打造一个新的男色舞台。  相似文献   
38.
读书、入世、写作——一项适合自己性格的工作,让人喜欢。大学时读了两本关于曾国藩的书,深受曾国藩“凡事局外议论总是无益,须躬自入局方可成事“思想的影响,打算毕业即进入社会踏歌少年行;但自己本性喜静,还有点躲进校园笔耕舌耨的意愿。这种矛盾思想交织在一起,煞是痛苦。忽有一天想到:  相似文献   
39.
盛杰 《新闻三昧》2008,(10):30-30
新的事物在不断产生,旧的事物逐渐成为记忆、成为历史,从某个意义上来说,新闻的个体生命周期也在不断地缩短。如何让新闻短暂的生命更丰富、更有意义,记者作为新闻事件的表现者、新闻生命的赋予者,他的性格直接影响了新闻生命的色彩、影响力甚至生命的长度。  相似文献   
40.
小说从世道人心的角度,精细地雕琢了东南地区增坂村的生活状态、人情世故、民俗氛围、家长里短、生老病死,并着力对乡村生活本身进行"日常化"地精细刻画,两代人的命运跃然纸上,琐碎小事里展现出惊人的文字魅力,也包容了无限的人生感悟:这不仅揭示出了变革中的中国农村的隐痛,更是以细腻生动的笔法刻画了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比如木讷的李福仁,溺爱成性的常氏,懒散的安春,滑头的三春,懦弱的李兆寿,鬼精的高利贷李怀祖,做事麻利的、刀子嘴豆腐心的鹭鸶嫂……那简直是一幅乡村人物的"浮世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