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761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64篇
教育   53754篇
科学研究   2290篇
各国文化   66篇
体育   636篇
综合类   1019篇
文化理论   132篇
信息传播   2969篇
  2024年   134篇
  2023年   488篇
  2022年   295篇
  2021年   614篇
  2020年   729篇
  2019年   804篇
  2018年   448篇
  2017年   910篇
  2016年   1449篇
  2015年   2172篇
  2014年   5265篇
  2013年   4477篇
  2012年   5066篇
  2011年   5748篇
  2010年   4922篇
  2009年   4458篇
  2008年   5252篇
  2007年   3732篇
  2006年   2501篇
  2005年   2257篇
  2004年   2409篇
  2003年   2246篇
  2002年   1729篇
  2001年   1144篇
  2000年   860篇
  1999年   224篇
  1998年   126篇
  1997年   102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审美文化消费是以文化艺术消费为集中体现的精神消费.作为一种重个性尚群性的文化愉悦行为.从生理过程看.它是主体在审美观照中充分运用视听器官和神经系统对审美对象形式、意蕴等多种审美信息吸收、品味与感受的过程.获取精神美感享受是主体的心理指向;就社会性内涵而言,审美文化消费是人类群体和个体情感交往与心理对话行为.是维系社会存在的重要手段;从人类价值现象看,审美文化消费仍属社会商品性消费行为,其运作机制要接受价值规律和社会效益双重控制。审美文化消费的最高意义在于塑造整个人类的完善人格。  相似文献   
992.
为了改变传统物理教学"填鸭式”教法,提倡"情感目标”教学法.其应用一方面是要沟通师生之间的思想、感情,建立亲密、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是要激发兴趣,建立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能力,探索知识.其优点是能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学生身心健康,真正实现"减负”"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993.
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加大感情投入,是达到培养新世纪大学生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94.
曹晓 《辽宁教育》2004,(3):25-25
晚上下班回家,女儿兴冲冲地跑过来告诉我:“妈妈,今天放学时下雨,我没带雨伞。实习老师怕我淋雨生病,给了我两块钱,让我乘三轮车回家。”我的心头一热:“噢!你们的实习老师真好!”女儿骄傲地把头扬得高高的’:“我们实习老师就是好嘛!从来不打我们,也不训我们,我们犯错时总是耐心地教育我们。  相似文献   
995.
作为夏衍美学思想转变后的一力作,其成功自有多方面的因素,但作品中刻意营造的情景氛围 无疑是作品获誉的一个关键,抗战前夕险恶的政治环境下小人物方方面的悲苦,生活重压下"屋檐下"住户们扭 曲了的情感生活,梅雨天带给他们的无尽的烦恼,这些共同组成该剧阴晦沉闷的情感基调,孩子们的歌声透给 这一情调丝丝的亮色。  相似文献   
996.
997.
儿童有自己的特性。思想品德课教学成效甚微与教学的“儿童化”本源意识淡薄有关。如果我们以成人的意愿来开展、评价我们的教学活动,那肯定是要失败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要追寻童心,努力使失落的“儿童化”本源回归。  相似文献   
998.
马德志 《山东教育》2005,(35):47-49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考)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次重要考试.对于初中阶段的教育教学有极强的导向作用。我市根据教育部关于中考改革的有关精神.对中考数学命题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全面考查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所规定的要求。1  相似文献   
999.
文学作品是作者情感的结晶。小学语文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情感教育又是贯穿于语文教育之中的。没有了情感的教育是冷酷无情的,剥离了情感的语文教育只能是一副空骨架。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活学生的情感略谈点滴看法。  相似文献   
1000.
侯晓峰 《池州师专学报》2007,21(1):130-132,141
朗读教学法蕴含着语文教学的客观规律,对学生认识文章、感悟理解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朗读可以培养语感,增强感悟能力;奇以陶冶情操,唤起审美情趣;可以提高口语能力和写作水平。做好朗读指导,要关注文本,注重渗透策略,精心营造情场,并需要迂回拓展,以提升朗读的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