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2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1篇
教育   3499篇
科学研究   568篇
各国文化   19篇
体育   109篇
综合类   175篇
文化理论   19篇
信息传播   18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185篇
  2014年   413篇
  2013年   261篇
  2012年   282篇
  2011年   334篇
  2010年   329篇
  2009年   287篇
  2008年   383篇
  2007年   267篇
  2006年   169篇
  2005年   161篇
  2004年   145篇
  2003年   158篇
  2002年   130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真菌趣谈     
《发明与创新》2003,(4):39-39
从远古时代以来,真菌就对生态、社会和经济产生影响。同时,真菌的多样性使其成为继昆虫之后的第二大有机体群。真菌存在于一切地方,如水中、地上、空气里(孢子)、寄生在植物上、应用于食品业和制药业、根茎周围(共生的苔癣)、草原上和森林里(蘑菇)。真菌包括任何一种有机物质腐烂时所产生的霉菌、引起农业灾害的真菌、导致皮肤病的真菌、制作面包和啤酒用的发酵剂、使乳酪具有香味的真菌以及用来制作青霉素的真菌如药用青霉。真菌的体积、颜色和形式多种多样,但有一个共同特点:缺少叶绿素或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因此它们需要寻找…  相似文献   
102.
随着人类收藏意识的成熟和对教育普及的重视,人们不仅收藏以记忆与知识为核心价值的物,而且超越物的束缚,将没有物质形体的纯现象也作为博物馆展览的对象和材料,由此诞生了科学中心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这些博物馆不再以特定的“物”,而是以某种“现象”作为展品主体。这些现象必须通过专门创意和设计的展品才能再现,从而使现象得以被观察、感知和理解。为阐释和传播而制作展品对策展和设计的理念和技术提出挑战:它必须要解决现象的可视化,现象过程的动态表达,以及现象中呈现的因果关系。这些并不局限于科学中心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当代不同类型的博物馆都力图将物的内部意义及外部环境以可视化的方式揭示,这就迫使它们将展厅由物的世界转化为物与现象共舞的舞台,上述的问题同样适用于它们。  相似文献   
10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归纳了物距μ对应的像距v及凸透镜焦距f间的关系.需要注意,当物体(经凸透镜)成虚像时,除表现有像与物是在透镜的同侧,还由图1知道,虚像到透镜的距离大于物体到透镜的距离.  相似文献   
104.
分析了八面体配合物和四面体配合物畸变的原因,给出了判断八面体配合物和四面体配合物畸变的一般方法:配合物是否发生畸变要看中心离子电子云是否对称分布,若对称分布,就具有规则的八面体或四面体构型,否则,将会发生变形.  相似文献   
105.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有情之物,或直抒胸臆,或借物抒情,或情景交融……其直言的或隐含的情感意图像一条彩带,把语文课堂的各个教学环节装点得五光十色;它又是一条纽带,把文本和师生的心灵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深切地感到,要使学生随着对语言文字的感受、领悟、内化,情感得以逐渐清晰、深入、持  相似文献   
106.
诗歌是诗人"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毛诗序》)的产物.古典诗歌的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时,直白张扬(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的少,形象含蓄(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多.因此,要想准确把握、鉴赏古诗所抒之情、所表之意,必须要掌握正确的读诗路径.实践告诉我们,相机选择使用五法切入诗歌作品,能够帮助我们又准又快地领会它的情意.  相似文献   
107.
[教学目标]1.培养有表现力的朗读,读出文章意境,读出作者情感.2.了解文中运用神话传说的用意,了解托物言志的手法.3.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品析文中所表现的意境.4.理解作者的战斗情怀和人格魅力,培养积极奋发、坚韧向上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108.
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当你舔一舔切开的柠檬,有一种酸酸的感觉;当你喝着一杯浓浓的绿茶时,就会有种涩涩的感觉。这主要是因为上述食物中含有的酸碱性物质对味蕾刺激的结果。酸性物质,带有酸味;碱性物质尝起来像肥皂味。当然,直接去尝腐蚀性液体的做法对身体是有害的,因此,化学家用指示剂来判断物质的酸碱性,通过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来证明是酸性还是碱性。  相似文献   
109.
废油变肥皂     
舒欣 《中学科技》2011,(1):40-41
炸过食物的油,颜色变深,这种油对人体有害,许多家庭把它直接倒入下水道。这些废油流到江河被分解,其分解物富含营养物质,使水体“富营养化”,这也是排水沟、江河发臭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0.
1.提出问题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体积越大,那质量随体积变化有什么样的具体关系?2.猜想与假设同一种物质的质量和它的体积成正比.3.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取体积不同的水,分别测出它们的质量和体积进行探究.4.进行实验及收集证据(1)选取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