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782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3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160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你是有名的‘故事大王’,老师记住你了!”听了老师的赞许,学生心里充满了甜蜜,“你在同学的帮助下.语言变得更生动了,真聪媚!?听了老师的鼓励,学生眼里闪烁着自信。“第四小组的同学能够充力合作.设计精巧,语言流畅。将来一定会成为出色的记者!”  相似文献   
12.
燕丽华 《山东教育》2003,(25):32-32
学习课标实验教材《海上的风》一课,读完了课文,学完了生字,我让学生写字。忽然,贾志浩同学站起来,“老师,我发现这篇课文里讲了四个故事,第一个,花神都是女的,所以,她一来,就绽开万朵浪花,用了‘她’;大力士都是男的,所以,他一来,就送走片片渔帆,用了‘他’,真有意思。”他的话还没说完,我已经有点不好意思。上课时,我曾经反复地让学生读,着力地渲染诗多么美,作者想像力多么丰富,把风比作了什么什么,而且还着力引导孩子体会,想像课文呈现的几幅画面,然而,我却没想到课文“讲了四个故事”。的确,在成人的思维中,画面比语言更形象,更易被孩子…  相似文献   
13.
课堂教学创新有喜也有忧。喜的是广大教师积极性很高。有的教师不断推出自己创新型的课堂教学,有的学校、教研组也不断推出创新型的观摩研讨课,真可谓教学创新方兴未艾。忧的是许多教师或一些学校、教研组缺乏理论功底,缺乏对语文学科主体特性的把握,使得创新研究工作显得“底气不足”,以致往往迷失方向,把“语文”二字丢掉了。  相似文献   
14.
教学活动是建立在学生全部心理活动即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基础上的,要实现德育课教育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必须依靠智力因素(如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与非智力因素(如注意、情感、意志、情绪等)。智力因素提供学习、操作的程序,非智力因素提供学习的动力。只有当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全部积极的参加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时,才能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然而,传统的教学片面地认为教学过程只与学生的认识智力有关,抹杀非认识、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问题思索】曾看过这样一个教学片断,教师在教学《第一次抱母亲》时,是这样引导学生体会读的:师:竟然是什么意思?生1:想不到。师:想不到什么?生2:想不到母亲这么轻。师:怎么轻?生3: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师:我为什么会想不到?(生读这段中的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16.
当前的语文教学中,不少教师已经纠正了简单提问的教学弊病,而能在关键处抓住契机进行适时追问,使语文学习呈出理性交锋,智慧启迪,碰撞心灵,交融情感的好现象。但也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仍然问不得法。即使追问,也是漫无目标,蜻蜓点水,有的甚至是画蛇添足,造成不必要的时间损耗。就语文教学追问的特性而言,它是层次较高的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的入口在这里主要指语文课开始的导入环节.语文课中的导入环节,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其重要意义不可忽视.好的导入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和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可以说,导入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准备动作”,为师生即将进行的思维活动做好心理准备,为语文教学的进行打好基础.现结合本人的语文教学实践,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18.
叶澜说:“要让课堂焕发生命与活力.”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学习中的体验,关注课堂教学的生成性,才能彰显学生的生命活力,让课堂教学焕发异彩.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促进课堂的生成呢? 一、精心预设——有效生成的基础 预设与生成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预设是生成的基础,如果没有预设,生成就成了“空中楼阁”.  相似文献   
19.
教材分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巴德·舒尔伯格。文章主要叙述了“我”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我”的作品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我”产生的巨大影响,使“我”在这两种评价中健康成长。教学此课的目的是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重点和难点也是使学生明白作者是怎样逐渐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教学理念从让学生有所感悟的句子入手,以读为媒,假托作者召开与读者见面会的活动,引导学生质疑、解疑,与文本及文本中的人物进行对话,从而了解作者思想变化的过程。教…  相似文献   
20.
严伯春 《师道》2005,(11):34-35
今天教《学与问》,走进教室时心中还为学生昨天的预习没有好好完成而不快:预习要求一“听”(听磁带)二“读”(读课)三“描”(描红仿写生字)四“画”(画出内容重点句、写作精彩句、阅读疑问句)五“写”(写出阅读时感受、启示、评价),可检查中发现学生在课本上的落墨并不多。我以为今天的课没有好结果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