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3257篇
  免费   648篇
  国内免费   1265篇
教育   410240篇
科学研究   17561篇
各国文化   4644篇
体育   14531篇
综合类   13023篇
文化理论   6455篇
信息传播   38716篇
  2024年   1799篇
  2023年   6863篇
  2022年   6063篇
  2021年   6425篇
  2020年   6580篇
  2019年   6707篇
  2018年   3305篇
  2017年   5910篇
  2016年   7642篇
  2015年   13569篇
  2014年   38323篇
  2013年   38323篇
  2012年   47957篇
  2011年   50652篇
  2010年   39150篇
  2009年   37421篇
  2008年   44122篇
  2007年   31748篇
  2006年   23613篇
  2005年   22343篇
  2004年   17707篇
  2003年   14391篇
  2002年   11185篇
  2001年   9523篇
  2000年   7441篇
  1999年   1850篇
  1998年   1257篇
  1997年   939篇
  1996年   590篇
  1995年   472篇
  1994年   370篇
  1993年   216篇
  1992年   213篇
  1991年   181篇
  1990年   113篇
  1989年   7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9篇
  1957年   16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1950年   6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我国传统教师道德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为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我国的教师思想道德建设要汲取历史资源、尊重规律、与时俱进,实现传统教师道德向现代教师道德的转型.  相似文献   
992.
梁慧卿 《青海教育》2004,(11):24-24
作文的评改对学生认识自己作文水平的高低.提高写作兴趣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作文指导、作文训练中,一定不可忽视对作文的评改。  相似文献   
993.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日益进步,教育本身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使教师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将课程理念落实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何用教学实践去验证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这些问题都是现代教师面临的严峻挑战。在现代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师更应具备如下素质。  相似文献   
994.
代之浩 《师道》2005,(12):4-5
“今天,我站在这里作典型发言,心头滋味难以言表。三年前,我也曾站在这里,但当时是作为一个受处分的学生……”  相似文献   
995.
地方高校学报地域文化特色栏目是一种文化知识的积淀与提纯,地域文化特色栏目的生成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是在特定的情境之中,通过编辑的积极组织,有意识地策划才能产生。地域文化特色栏目的产生是编辑对自身知识资源,对地方文化资源,对学报学术资源的认知。地域文化特色栏目建构要充分体现编辑的主体意识,体现地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996.
《上海教育》2005,(1B):54-54
他们是课程教材改革勇敢的实践,他们在三尺讲台上耕耘、砥砺、挥洒、创造;明日之星已经升起在2004,必将在今后的岁月里大放光彩。  相似文献   
997.
龙南位于江西最南端,与广东省毗邻,是江西南部连接沿海地区的窗口和桥梁,在巍巍的九连山下28万“龙”的子孙,生息在这块美丽富饶的1千六百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相似文献   
998.
黄帝故里     
  相似文献   
999.
中国数字图书馆由于技术没成熟,设备没到位,政策社会文化环境还有待完善,自身发展还处在摸索阶段的原因,仍处于阳春白寻,曲高和寡的地步,那么,何时才能走出“象牙塔”,真正进入百姓生活?本文对其主要制约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00.
同礼会、文化的历史发展一样,文学的历史也往往呈现出惊人的相似之处,尤其是那些具有共同审美追求的作家,他们之问有相当深刻的心灵的“默契”。当我们把视野投向新文学运行的历史轨迹中时,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乡土小说和时隔60多年后的寻根小说的作家的“默契”自然地进入我们的眼帘。从现实主义文学精神的飞扬和流动的视角来看,二者不仅是相通的,而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在有声有色的地域性文化中所表现的自然生态下的生态和心态,以及渗透于其中的文化价值取向与审美追求是相近的。它们的出现不仅不是对现实的疏离,相反却是文学现实主义精神进一步走向深入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