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3篇
教育   1852篇
科学研究   17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33篇
信息传播   10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49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152篇
  2003年   200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八面来风     
《青海教育》2007,(3):22-22
《青海地方教育史》研究课题组,经过五年的勤奋努力,编纂了青海有史以来第一本教育史书《青海教育史》和青海地方教育史专题研究《历史回眸》。  相似文献   
72.
赵俊清 《学子》2004,(7):7-8
民族革雄赵尚志青年时期曾在哈尔滨“许公中学”读书。该校培养中东铁路中级技师,为哈尔滨中俄工业大学输送人才。这所中学经几十年的演变,即现在的哈尔滨市第13中学。今天的哈13中已是重点中学,是培养众多名人名星的摇篮。本文是中共黑龙江省委党史研究史副主任、研究员赵俊清专著《赵尚志传》第二章“置身革命洪流”中的第一节,写赵尚志在许公中学读书时的革命活动。经取得赵俊清同志同意,本刊在选登这部份内容时作了删节,并加了现在的文章标题。  相似文献   
73.
《云南教育》2008,(18):31-32
7月30日,国务院决定,从2008年秋季学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部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进一步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这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我国教育史上又一座里程碑。  相似文献   
74.
《教育史研究》2010,(1):F0003-F0003
《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2003-2008)是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的重要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49—2002)四卷本的续本。第五卷文献收录的范围为党的十六大后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教育问题的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75.
究竟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教育家呢? 遍鉴中外教育史,对教育家似乎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孔子是大教育家,教师的祖师爷,弟子众多,有名的学生不少,然而,他没有著作等身,没有奖状满屋,没有华美校舍。“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脱下西装,到农村去办学,与学生一起劳动、学习、生活。大教育家杜威,办起了实验学校,以验证、探索自己的教育理想与追求……从这些名满天下的教育家身上,我们又似乎可以看到教育家有共同的特质。  相似文献   
76.
77.
古代的文人墨客将吟诗作赋方面的趣闻逸事编纂成集,名曰“诗话”、“词话”,其中不少都已成了文学史、文学批评史上的经典之作:令人如果有兴趣将有关中小学生考试方面的珍闻趣话搜集整理出来,我想一定可以编出一部厚厚的“试话”,也许会成为教育史上的奇书。这里先奉上“试话”素材数则,供有兴趣者甄选。  相似文献   
78.
79.
中外高等教育史发展沿革的分流与合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外高等教育有不同的历史渊源,从古代就“分流”发展,沿着各自的主线演变而来,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然而,纵观历史,二者的演变过程却呈现出某种共同的规律性特征,并随着时代的变迁,更多地表现出共同内涵,到了现代逐渐出现了“合流”的趋势。  相似文献   
80.
科学和历史,犹如车之两轮,科学给人以机智和敏锐,历史则给人以深邃与开阔。当我们把高等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研究时,我们就不能摒弃对世界高等教育历史的关注。中国书院(在宋、明时期的发展程度已相当于大学,因此有些学者还称当时的书院为类大学)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