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4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1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丹尼尔·科顿姆在《教育为什么是无用的》一书中,列举了教育无用论者对教育的种种批评,并分析了导致教育无用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教育无用性”的思想。这为我们正确认识学校教育的功能提供了启示:一是要认识到学校教育功能的有限性,二是教育应该有超功利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72.
73.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已深深地嵌入到经济体系的运作之中,这表征在高等教育领域,是大学的职业主义化.过分强调大学现实支付能力的结果,是学生得到了知识,却未受到教育;社会失去深度,国家经济长远发展留下隐患.从最功利主义也最理想主义的意义上来看,需要淡化大学的经济功能,促进高等教育机构的功能分化,明确大学定位.在此基础上,承认大学在某种程度上的无用性,大学回归求知共同体的本相,从而以潜在的、间接的方式最为深刻地促成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  相似文献   
74.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绝大部分人将面临着沦为"无用阶级"的危险。人工智能与人类教师在知识的来源、传递以及反馈上都有显著差异,因此,教师作为传承人类文明的职业在人工智能时代不但不会消失,反而人工智能将成为人类教师的好帮手。由此教学效率大大提高,教育的教学性和教学的教育性得以显现,人工智能成为理想的"机器教师",而教师的理想也将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75.
《老子》是重要的一部科学技术文献。从技术生成观角度看,守中之"道"可执、可用、"为天下式",它是体验和把握合乎事物自然本性的、合理的、最优的途径或方法。在技术价值论方面,老子更为重视"无用"的作用和意义。同时老子抱持"知和曰常"的技术发展观,强调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相似文献   
76.
学生心理上的“无用意识”会给英语学习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要提高英语学习成绩,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克服“无用意识”,树立信念。  相似文献   
77.
大学,所为何事?——弗莱克斯纳大学理念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以弗莱克斯纳《现代大学论——美英德大学研究》和《无用知识的有用性》为对象,着重分析了弗莱克斯纳的现代大学理念。弗莱克斯纳对经典大学理念的追求,对于我们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重新审视“大学”、“科学研究”和“大学组织”,极富启发。  相似文献   
78.
于丹 《同学少年》2011,(9):38-39
我把现在的阅读分成有用的阅读和无用的阅读。所谓有用的阅读就是为知识的阅读,为了拿一个文凭、为了在职业中提升自己的阅读。在这个时代,有用的阅读当然是重要的。但是,比这更美好的境界是无用的阅读,就是为生命、为成长的阅读,它不见得给你一个直接的文凭,不一定给你专业的技能,但是它让你的心灵辽阔,给你幸福感和安全感。  相似文献   
79.
四喜 《少年文摘》2013,(5):40-45
当时我只是想证明,妈妈那么用力,其实是培养了一个无用的废物,我绝对一下子就能戳到她的心窝上去。1蔡美儿的悍母教育登上《时代周刊》时,我正在和爸爸吃火锅,我随口说:"这个年糕吃不完,给妈妈带回去吧。"说完我就愣住了,爸爸也怔了一下,随即挤出一个笑容,然后拍了拍我的手背。  相似文献   
80.
数年前,曾有一个外国人在中国的杂志上质问:中国的教育研究重要吗?对这个问题,应者寥寥,或许我们认为他在呓语,不值一答,或许他真的戳到了我们的痛处,无从回答。其实,如果把题目改成"中国的教育研究有用吗"可能更符合他的原意,尽管更为尖锐。沿着他的思路,我也想问一个问题:职业教育研究有用吗?说到用处,总是有个对象问题的。对于那些在学校或研究机构中的研究者个人来说,职教研究应该是有用的吧,因为从其中他们可以获得奖金、学位、职称,但同时,人们又分明能感受到这些研究者的无奈、彷徨与挫折感,他们时常会怀疑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