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1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3513篇
科学研究   162篇
各国文化   22篇
体育   80篇
综合类   29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30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129篇
  2014年   443篇
  2013年   329篇
  2012年   342篇
  2011年   450篇
  2010年   357篇
  2009年   365篇
  2008年   483篇
  2007年   287篇
  2006年   197篇
  2005年   213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1.容纳含有谓包含;原谅担待称包涵。2.事态剧变叫爆发;突然发迹谓暴发。3.变化不定叫变幻;更换改变称变换。4.事物特征谓标志;仪态美丽称标致。5.长久站着谓伫立;高耸立着称矗立。6.精力集中叫贯注;浇进流入称灌注。7.承先启后称过渡;超过限度叫过度。  相似文献   
72.
有这样一个故事,北宋著名的诗人梅尧臣,据说他不论走到哪里,都要随身背一个小布袋,每天总要在小纸片上写点什么,然后赶紧塞进小布袋里。有一次梅尧臣坐船去汴梁,同船者都是些文人墨客。为了消遣旅途的疲劳和寂寞,有人提议大家一起作对子、写诗。别人苦思冥想,搜肠刮肚也写不出来一首好诗来,唯有梅尧臣出口成章,笔落诗成,又快又好,这使  相似文献   
73.
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两豆塞耳,不闻雷声。——《鶡冠子·天则》教材释义:一叶蔽目,不见泰山指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前面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或暂时的现象迷惑,不能认清全面、根本的问题。  相似文献   
74.
我生来并不幸福。在小时候,我最喜欢听的圣歌是:“厌倦尘世,我肩头重负罪孽。”五岁时,我曾想到,如果我能活到70岁。那我到现在才忍受了我全部生命的十四分之一.我觉得面前漫长的无聊生涯简直难以忍受。青春时代,我厌恶生活,一度徘徊于自杀的边缘;而我之所以终于抑制了自尽的念头.只是因为想多学些数学。  相似文献   
75.
本期题目阅读下面一首诗歌,按要求作文。(60分)有人埋怨:这世界上再也没有热情,再也没有信仰了!所有的一切都使我们觉得厌烦,一切都令我们感到疲倦,一切都毫无生机……然而,就在他身旁,树枝上的春芽在悄然冒出……这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结合你的人生体验,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角度不限,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抄袭或套作。  相似文献   
76.
社会存在一些人们明显意识到的边界,人的生活世界的各个领域也是相对分离的,也就是说在不同领域之间存在边界.边界是一种界定,是事物得以确立的基础,也是一个事物同其他事物发生联系的中介环节,恰恰是由于边界的存在,每个事物才获得了自身的规定性,无边界的事物只可能是一种抽象存在.一件没有边界的事情不可能科学化,人们做一件没有边界的事情会充满随意性、盲目性,会做大量的无用功,最后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干了些什么.齐美尔曾提出,“也许在各种个人之间以及在各种群体之间的大多数关系里,界限的概念在某种程度上是重要的”.不同的边界内部存在着不同的规则,作为经常在不同空间地带游走与跨越的人,教师的工作也是有边界的.教师要具有耐心、敏感、克制、清醒的边界意识,有乐观的态度和积极恰当的行动能力.教师自觉地认识到这一点,无论是对其个人生活还是促进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发展,无论是对教育管理的科学化还是维护其个人的心理健康,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7.
通常,同学们可能会认为观察就是视觉的看。这种理解只对了一部分,还不够全面,为什么呢?因为每一个事物都有与众不同之处,这就是事物的特征o有些特征往往是细微的,隐藏着的,因此需要我们用眼看、用耳听、用鼻闻、用口尝、用  相似文献   
78.
学生怕作文,尤其农村学生更怕作文,原因之一虽说农村的儿童有着自己特有的生活空间,但限于物质条件,可供阅读的书籍匮乏,他们感知的事物远没有城市儿童感知的事物那样新鲜有趣。因而一般的作文训练方法,运用在农村学生身上,必然要碰壁的。那么如何做到,既能够谚足现有作文教学理论和成功方法的同时,  相似文献   
79.
新世纪的教育事业,离不开创新的渗透。没有创新的事物,就是没有生命力的事物。在1934年,我国著名创新教育先驱者陶行之曾经指出:处处是创新之时,人人是创新之人。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老师和同学的思想如果得到更好、更多的碰撞,创新教育会让课堂得以升华。  相似文献   
80.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凡事有兴趣就有了引力。兴趣是指一个人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人对他所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使他不知不觉的心向神往。学习也是如此,乐趣对学习活动起着驾驭的作用。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打开学生觉知的大门,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有乐趣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