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84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7353篇
科学研究   218篇
各国文化   47篇
体育   74篇
综合类   375篇
文化理论   28篇
信息传播   217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25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159篇
  2015年   279篇
  2014年   542篇
  2013年   511篇
  2012年   518篇
  2011年   704篇
  2010年   679篇
  2009年   615篇
  2008年   733篇
  2007年   536篇
  2006年   424篇
  2005年   340篇
  2004年   281篇
  2003年   345篇
  2002年   261篇
  2001年   209篇
  2000年   157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41.
道具在舞蹈形象意象的延展与深化方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特定的舞蹈形象意象可以道具的装饰性、真实性和象征性等途径来加以延展与深化。  相似文献   
42.
包蕊 《兰台世界》2013,(21):160
武舞是华夏文明遗产中一颗瑰丽的宝珠,研究武舞的历史和美学意象将对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促进学科共融起到积极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3.
王崧舟老师教学《长相思》一课后,在谈到诗句解释时有句感言:"诗是不可解的,但诗又是不得不解的。"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一方面要用自己的智慧和才情保护"诗"的存在,使她免于被拆解、被蒸发,另一方面又要通过解、析、赏等策略将含蓄、隐蔽、凝练的诗句化解成可见、可感的形态和意象,根植于学生的精神和意义领  相似文献   
44.
翻开厚厚的中国文学史,唐诗宋词可谓双峰并峙,以其独有的光彩熠熠生辉。它们是古老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精华,那雄浑有力、婉约清秀的字里行间,让你追寻的,是中国古老文化的渊源;让你感受的,是中国古老文化的脉搏;让你啼听的,是中国古老文化的脚步……作为一种优秀民族遗产的传承,诗词的赏析已堂而皇之地步入了高考的殿堂,严格地说,仅为应试,诗词之美已被割裂得支离破碎,诗词的赏读期待本真的回归。  相似文献   
45.
《太原大学学报》2016,(5):45-48
苏轼词中各类意象丰富,"小舟"意象贯穿苏轼整个词作生涯,并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内涵。苏轼写词之初至被贬黄州之前,小舟在苏词中只是一种简单的交通工具或是词中无足轻重的一种景物;黄州时期,"小舟"意象呈现出归隐的内涵,也代表了苏轼想要追求自由、安定生活的态度;离开黄州之后,苏轼经历了政治生涯的最高峰和最低谷,几经起落,"小舟"意象的内涵转而变成一种绝无屈服的精神,更是一种洒脱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46.
扬雄历来以赋名世,常与司马相如并称为汉大赋的代表作家;同时扬雄因其甘贫乐道、不慕仕进及勤于著述的人格魅力与生活志趣常被后世诗人提及,诗歌中使用代指扬雄居所如"扬雄宅""子云宅"等意象的现象颇为突出,体现出诗人使用扬雄相关意象时的有意选择和塑造。陶渊明作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其居所也常与扬雄居所在诗歌中并举,"和陶诗"中亦多有提及扬雄宅者,这又为扬雄宅染上了隐逸色彩;此外,在部分题画诗中有以扬雄居所指称画中"隐宅"之类的用法。梳理扬雄居所从史书所载到诗歌意象的变化过程,可考察文人对扬雄居所承载精神的认同与继承,即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诗人对"君子固穷""安贫乐道"等人格的推崇,而此意象的变化过程也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7.
中国古代文学中雁意象的文化内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雁 ,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见的意象之一。在文学作品中 ,古人常以雁自喻 ,抒写内心的思乡怀旧、羁旅孤苦之情 ,以及相思哀怨的感伤 ,成为道德伦常的载体。雁意象丰富的文化内蕴 ,相沿承袭 ,给传统抒情文学和民族审美心理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48.
中国古典诗歌具有隐约幽微、意在言外的特点,是因为它运用词句营造出第二层次的符号系统.这一系统以意象为主。意象具有独立的表迭功能,但其所指更不确定,这就使诗歌更加隐晦。古典诗歌还借助文学传统和文化背景表情迭意,这更丰富了诗歌内涵,也使诗歌理解起来更为见仁见智。  相似文献   
49.
意象与意境是诗歌创作、欣赏与评论中常遇到的两个美学术语。一般人认为诗歌创作的焦点问题在于意境的创造,对儿童诗来说,创作的焦点却是意象的组合。儿童诗意象的描写和意境的表达有其特殊性。儿童诗中意象与意境创造的关键是捕捉意象。  相似文献   
50.
列锦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本文列举运用列锦手法的诗句来分析其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