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83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6篇
教育   4975篇
科学研究   329篇
各国文化   14篇
体育   90篇
综合类   122篇
文化理论   20篇
信息传播   469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267篇
  2014年   690篇
  2013年   448篇
  2012年   521篇
  2011年   603篇
  2010年   501篇
  2009年   453篇
  2008年   562篇
  2007年   343篇
  2006年   237篇
  2005年   171篇
  2004年   109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乐乐姐姐:你好!我是你们的小读者高寒的老师。自从我给孩子们推荐了《课堂内外》以后,我发现他们的作文水平都有所提高。高寒特别喜欢看《课堂内外》,每次新一期杂志一到,他就会如饥似渴地读起来,不一口气看完绝不离手。据他母亲讲,有一次,发现他半夜打着手电筒躲在被窝里看《课堂内外》。看来,他真是你们的“超级粉丝”了。陕西文老师(呜呜呜……小cool龙,快递张纸巾过来。)有这样支持和关心《课堂内外》的老师和“超级粉丝”,乐乐姐姐又一次抑制不住激动的泪水!不过,高寒躲在被窝里看书可不好哦,一定要好好保护眼睛!希望更多的老师、家长…  相似文献   
82.
作为整体或系统看待的事物都是可以解析和重新融构的 ,都具有析构性。析构性是事物基本的属性之一 ,把握事物的析构性有助于对事物整体形成科学的认识。通过对事物析构度的认识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事物的析构性。而析构观的运用将有助于我们在理论上对事物形成科学的认识并在实践中对事物实现优化控制与调节  相似文献   
83.
本文首先概述了语言学家对存现动词的非宾格性的探讨,分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一些语言学家提出处所倒置结构的存现句是非宾格动词的诊断句式的观点,相反地,很多反对者找出反例认为存现结构中的谓语动词中有大量的非作格动词。本文认同唐玉柱的观点,认为所有存现动词都是非宾格动词,具有非宾格性的这一观点,并提出了新的证据,从而维护了存现动词的非宾格性假设,统一了存现结构中的谓语动词的类型,也为存现结构的统一解释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启示。开设“科学教法活动课”,引导师范生对“以生为本”、“整合教学目标”、“教耦合于学”、“精做教学设计”这些问题进行探索与研究,使他们形成教育教学的新理念并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85.
遗珠之作     
《华章》2011,(4):61-61
这个栏目是神马。假如你不懂。假如你还迷糊.那我很遗憾地通知你.你out了。赶紧翻翻3期吧。哎呀我天啊……  相似文献   
86.
新课程改革给教师提供了新的环境,新的发展空间,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严峻的挑战。教师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主体和关键,能否深入地实施新课程,将直接关系到新课程改革的可持续发展。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地位、学生地位、教学评价、教学策略等因素决定了新课改中教师角色转换的必要性,教师角色必须转变,在教学活动中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育理念的创新与突破。  相似文献   
87.
若梅 《今日中学生》2011,(29):34-35
初二(5)班的张山是个聪明孩子。他成绩不错,特长不少,同学关系融洽……他是那种老师喜欢的、不惹事、不调皮的乖男生。同学们注意过吗?一般情况下,张山这样的乖孩子,老师对他们并不很注意。老师有多少事情忙不过来呀,遇到这样不用操心、从不调皮的孩子,哪位老师会没完没了关照他呢?  相似文献   
88.
游正芳 《海外英语》2011,(2):248-249
很多的英语语法家把"have+V-en"作为英语完成体进行了研究。易仲良教授的观点不同于其他语法学家的观点,他把"have+V-en"的实质理解为"先联性",即"先于某一时点并与该时点有着联系"。他的研究对本文有很大的启发性,该文试图从构式角度来理解"have+V-en",把"have+V-en"作为一个形式和意义的结合体来理解。该文先是阐释并论证了"have+V-en"可以是一个构式,而后按照不同的先联性意义解释其及语干语义限制对其进行了解释。希望我的研究能对理解英语的这一语言现象起到帮助。  相似文献   
89.
借鉴构式语法理论的框架,对递进性差比义构式进行全面考察,将其分为A、B、C、D四种变式,并对各种变式之间的承继关系以及该构式的成因进行认知范畴的探索,给出合理的解释。非典型的构式(D式)发生了“质变”,表达“遍指性非差比义”,而这个构式义无法从“一M比一M”中推导出来,因而是更典型的构式。指出遍指性非差比义其质变的根源在于“量级序列”的缺失,“比”的原型义虚化,从“实比”演化为“虚比”。  相似文献   
90.
张建华 《海外英语》2011,(11):315-316
该文在陆俭明提出的"词语的语法、语义多功能性"的基础上,探讨了这种多功能性产生的缘由,进而对词语在句法和语义两个层面上可能产生的冲突做了进一步的探索,从而深化了对构式和构式语法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