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0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运用译者主体性,从译者主体性与原文,翻译目的,翻译策略三者关系入手,旨在通过对林语堂的译作《浮生六记》的研究,探索译者在文学翻译过程中各种主体性的彰显,并着力分析译者的个性、人生观取向、文学趣味等主观因素对于译本、翻译目的和策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2.
“通顺地道”一直是许多学者对文学翻译的要求。但文学译文的语言并不能真正做到完全的地道,相反,其语言既有规范地道的译入语成分,又保留了原语的一些特点,是一种独特的第三类语言。林语堂译《浮生六记》中也不乏“第三类语言”的存在,这说明第三类语言的存在是普遍的、必然的。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下,我们应大力提倡在文学翻译中使用“第三类语言”,以达到文化交流和丰富语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3.
林语堂英译之<浮生六记>是体现其作为文学文化及语言大师的最见功力之译作.其中,林译本对原著"笑"的翻译处理,体现了性别韵味、简约意味和文化意蕴,很好地保留了原书的风韵,展现了林语堂高超的翻译技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24.
在妇清文学宝库中,沈复的《浮生六记》是一部奇书。这是一本“兼谈生活艺术,闲情逸趣,山水景色,丈评艺评”(林语堂译本《浮生六记》序言)的书。其中,作者的妻子芸更是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25.
从文化交流的角度来说,《浮生六记》中有很多词汇都承载了文化信息,而如何处理这些词汇,对于翻译这类文学作品是至关重要的。本文通过对林语堂《浮生六记》译文中文化承栽词处理的评析,说明在中国文学作品汉译英的过程中,文化信息的损失是不可避免的,但在保持译文流畅的基础上,译者应尽量保留原文承载的文化信息,这才能最终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6.
教育,原本就是一种充满诗意的职业,是一门需要以思想与信仰来砥砺、演绎诗意之美的事业。所以,我认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懂得享受教育的诗意,正所谓“腹有诗书自成长”。  相似文献   
127.
念起你的旧     
正深秋去小山时,曾在坡上,遇一小丛不知名的野花,黄而淡。风一吹,花频频低眉,似乎在与人说一些话,又似相顾无言。一定不是不言,是一切尽在相知,亦在相惜。突然觉得,确实"一弹指六十刹那",这一时,不顾寒意,花自开放,淡淡的容色,其实是旧下去的感觉。原来,一切都在旧,旧下去,又旧又伤又美好。越来越怀念一些旧光阴。骑单车追落日拍照的时光,音乐若有若无地在房间里游走的夜晚,背起包坐绿皮车没有目的地的旅途……时至今日,绿皮车大概已开  相似文献   
128.
在翻译中,归化法与异化法是最常用的两种方法。林语堂的译作之一,《浮生六记》一直都是翻译界研究的热点对象。本文试图从归化与异化的角度探讨其在翻译中的灵活运用,进而使得我们当代译者从中能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29.
徐蕾 《英语广场》2015,(7):13-15
林语堂的作品《浮生六记》英语译本,因其翻译的笔法之娴熟和味道之纯正而享誉海内外。本文以林语堂及其《浮生六记》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其基本的翻译行为与文化身份的杂糅,进而揭示其背后的文化认同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0.
来春燕 《大观周刊》2011,(47):12-13
本文从“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对《浮生六记》的译本进行对比,试图从这个角度找出两译本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